1933年冬,福建省苏维埃剧团在汀州成立,虽开始是只有20多人,年龄大都10多岁,但他们一步一步的,虽然困难重重,条件艰苦,但为了革命事业,演员们个个充满激情,努力做好工作,真是一支英勇、出色的“文艺轻骑兵”。
1933年冬,福建省苏维埃剧团在汀州成立,剧团总部设在汀州水东街龙岩会馆,詹孝忠为团长,林梅桥为导演,演员多数是各苏区的儿童团干部,经过列宁师范短期培训后,挑选分配到剧团,年龄大都10多岁。开始时,剧团才20多人,后发展到40余人。剧团演出的剧本,大部分由中央工农剧社发下来,中央剧团还派杨翠华等同志来指导,剧团自己也创作了许多剧目。剧情主要吸取当时战斗、生活中涌现出的真人真事,加以艺术提炼,内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演员自编自演。比较著名的节目有《工人舞》、《农民舞》、《红军舞》、《少年先锋队歌》、《铁红军歌》、《妇女解放歌》和话剧《粉碎敌人的乌龟壳》、《反对开小差》等等,还有歌剧、儿童剧、山歌。
节日喜庆,剧团经常在汀州文庙举办军民联欢,并深入部队驻地和前线,慰问红军战士。由于处在激烈的反“围剿”战争环境,剧团各种设施简单轻便,演出时搭一个简易的台子,砍些树枝作内外景,两盏气灯在台前台后一挂,即可演戏。演员服装群众化,战场上缴获的和打土豪缴获的服装,就用来化装军阀、豪绅等反面角色,还用木枪、木马刀、木锄头作为道具。化妆时用红纸泡成水当胭脂,用墨炭当眉笔。后台伴奏有二胡、笛子、唢呐和锣鼓。剧团演出送往迎来,从不用车辆,跋山涉水全凭一副铁脚板。虽然困难重重,条件艰苦,但为了革命事业,演员们个个充满激情,努力做好工作,真是一支英勇、出色的“文艺轻骑兵”。
剧团既是文艺工作队,又是政治宣传队,所到之处,同时宣传工农政府的政策和党的方针,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扩大红军,鼓舞军民与敌人进行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农忙季节,他们深入农村与群众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进行口头宣传。在表演扩大红军的戏剧时,青壮年、少年先锋队员当场要求加入红军的事例不胜枚举。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福建省苏维埃机关撤到长汀四都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省苏剧团随同机关部队转移,分成几个小分队,轻装上阵,一面进行战地演出,一面开展游击战争。
宁化禾口的红军桥至今仍造福村民。裕兴 振华 摄
苏区时期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云骧阁。黄如飞 摄
红四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黄如飞 摄
福音医院旧址 黄如飞 摄
(责任编辑:周环花)- 相关阅读:
-
“文艺轻骑兵”成立背景
热点排行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