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题”是美国大选戏中不可或缺的一幕。竞选者轮番站出来说硬话,个别人为表现得更强悍甚至说起不合常理的胡话。
强硬背后有一种思维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美中两国对于自由和公正的看法不属于双方共有的价值观。中国代表了一套“影响深远且令人担忧的标准”,美国必须通过对华强硬来挑战这一标准。中国的崛起与美国长期安全和经济稳定不兼容。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拉迪有句名言:“中国是方便的拳击吊袋,有些候选人禁不住击打几下,而一旦入主白宫,发现与中国利害相关时,竞选的言辞便被抛到路边。”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回顾中美建交以来的历史,人们有理由对美国大选给中美关系造成的冲击乃至伤害保持警惕。竞选时的“诺言”也是一种包袱,白宫新主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为兑现“诺言”做些什么。
有两个典型的例子。1992年大选期间,因为对冷战后中美关系重要性认识不清,总统候选人克林顿批评时任总统布什“娇惯中国”,曾甩出过一旦当选将“遏制中国”的狠话。2000年大选期间,新保守主义主导美国外交政策,小布什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而非战略伙伴,甚至提出“协防台湾”。克林顿和小布什入主白宫后,中美关系都经历过严峻挑战。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导致贸易摩擦频发的今天,美国政治家理应避免情绪用事。为挑战对手拿中国说事,有损中美关系的战略互信和舆论氛围,是一种不负责任之举。正如一名美国分析人士所言,美国领导层的正确做法,是发现和解决自身内部的发展挑战,而不是引导选民去关注假想中的与中国的冲突。在中国身上,美国根本找不到急需的答案。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在《外交》杂志发表题为《冲突是一种选择而非必要性》的文章,值得一读。文章认为,美国历史上鲜有经历涉及一个具有如此规模、如此自信、取得如此大的经济成就、具有如此非凡的国际视角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文化和政治体系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也少有与这样一个同为世界大国、在亚洲永久性存在、世界观与中国观念背道而驰、与中国多个邻国结盟的国家打交道的经验。中美面临迈出真诚合作或陷入国际对抗的重要抉择。在基辛格看来,中美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一个繁荣强大的中国的出现,本身不应被假设为美国的战略失败。两国携手合作,就会出现共同的解决方案。
中美关系是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正确处理对华关系不仅是对美国人民的利益负责,也是对整个世界负责。挑战美国总统宝座的政治家理应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责任编辑:邹玉玲)- 相关阅读:
- 03-02
- 女工将剩菜带回家,算盗窃吗
- 03-01
- 天价香烟:一条5600元卖给谁
- 02-29
- 怎么样弥补性别教育的缺失?
- 02-28
- 93号汽油,你到底是什么颜色?
- 02-27
- 为何美女大学生“掏粪工”成新闻
- 02-27
- 曲折的“少女被迫卖淫案”
- 02-25
- “地沟油判死刑”要强力执行
- 02-24
- “为钻石接吻”作践了谁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