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要记住法网大满贯新得主李娜、拉斯克奖获得者屠呦呦、水稻新神话缔造者袁隆平、IMF新副总裁朱民等大英雄和大人物,因为他们本身就创造了历史;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和平凡的角色,因为他们曾让我们感动和敬仰,也因为他们离一般的普通人更近。
社会因人而美丽,国家也是如此。回首这一年,我们一次又一次因为各种“最美”而动容,也一次又一次因为一些“小人物”的良善之举而感动。当杭州两岁女童妞妞从10楼窗台不慎掉落之时,“最美妈妈”吴菊萍出于一种母性本能用双臂接住了她,自己却多处骨折;当见到有路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之时,烟台“最美女孩”刁娜主动挡到伤者身前疏导交通,即便被飞驰的车辆剐倒也觉得“很值”;当佛山女童小悦悦被卡车撞倒,“最美婆婆”陈贤妹毫不犹豫地将她抱起,这位拾荒老太扶起了摔倒的道德……
如果要列一个致敬名单,这份名单上应该还有勇救落水儿童的常山老人占祖亿、重庆“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温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11年累积无偿献血4000多毫升的“熊猫姑娘”周晓娟等人的名字。这些“小人物”用平凡的义举,践行了真善美的深刻内涵,也用一些让人感怀的“小行动”,展现了人间大爱和大德。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正义的力量和良知的温存,理应得到人们的礼赞。
诚如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所说,草根道德明星的涌现,充实了社会光明面,有助于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和主流价值观。不过,如果对社会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换个角度加以理解,诸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被拔高到“感动中国”的高度,可能恰恰说明“最美妈妈”“最美婆婆”这样的道德楷模暂时还比较稀缺,这意味着我们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让这些“最美”成为普遍的美德。
(责任编辑:邹玉玲)
- 相关阅读:
-
于港:这次娜姐不再有个性
- 12-22
- 向大时代的“小人物”致敬
- 12-22
- 网上求医须警惕哪些陷阱?
- 12-21
- 网络最美PS传递世间温暖
- 12-20
- 《金陵十三钗》:靠什么记忆历史
- 12-19
- 媒体别把丁俊晖给“宠”坏了
- 12-15
- 一只臭脚为啥也能引发“血案”
- 12-14
- 岂止一点“消费主义”?
- 12-13
- 小学生跑步取暖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