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亮亮的火锅油料端上桌,看上去诱人,吃起来美味。店家通常说这种油是多少年的老油,味道好。央视《消费主张》记者在成都知名火锅店调查发现,这锅神秘的老油实则是再提炼回收的“回收油”,经过过滤、提炼、烧油、包装等程序,口水油摇身一变重新上桌,商家口中所谓的“商业秘密”竟成了挡箭牌!(7月27日《北京晨报》)
地沟油的阴影还未抹去,口水油又冒了出来,让喜爱火锅的民众一头冷汗。但有什么办法呢,消费者只能再一次谴责无良商家的缺德。从毒牛奶到瘦肉精,从达芬奇到味千拉面,从大型企业到个体户,缺德的商家无处不在,假冒伪劣产品无处不有,“毒食品”无孔不入。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缺德商人为什么惩治不尽,打击不完呢?
除了商人的自身素质,除了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达芬奇假冒产地,以聚合板代替实木板,在长达13年时间的时间里没人管。海关不管,工商不管,质监不管,达芬奇就象一个无娘儿一样,任其发展,免疫力低,怎能不疾病缠身。餐饮连锁企业味千拉面,近日被曝其“猪骨汤”系调制而成涉嫌虚假宣传。农大相关专家表示,当年检测的样品不代表汤底,企业偷换概念进行夸大宣传。5年的时间里就没人问过其用20多个小时熬煮制成的“猪骨汤”是否真实,味千拉面又怎能不虚假的走到今天。
从这两起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事实,商家的缺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的缺失豢养出来的。
如今有这么一个怪现象,不是网络和媒体曝出来,监管部门就不会主动出击。就拿火锅来说,舆论披露了地沟油问题,就大查地沟油;舆论披露了火锅底料含有添加剂,就大力整治添加剂。而对火锅油是否回收提炼重新包装再上餐桌的问题,就不能主动查防呢?商家认准了监管部门的软肋,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能钻空子就钻空子,能打擦边球就打擦边球,受害的就只能是不知究里的消费者。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又怎能不助长商家缺德的风气呢?
拆了东墙补西墙,按下葫芦冒起瓢,穷于应付的监管部门只能让更多的缺德商家产生。按理说,近年来经过对食品安全大力整治,食品安全形势应该大有改观了。事实却不是这样。不说涉及千家万户的口水油,就是让民众觉得还有点放心的鱼,也出了大问题。
据《经济参考报》7月27日报道,《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走访湖南、湖北等一些水产大省了解到,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药物依赖”挥之难去。虽然上市水产安全品质特别是“药残”检测合格率不断提高,但一些领域使用违禁药品养殖的问题也屡禁难止,特别是生产领域“兽药鱼用”和“人药鱼用”暗流涌动,潜伏着餐桌污染威胁。
看来,还是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对付商家的不道德行为,只能在源头堵住。用完善的机制在源头防范,用严密的监管体系把不道德的商业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市场经济里,血管里流着不道德血液的商人随时都有,不及时注入免疫剂,就会纵容它恶性膨胀,养虎成患,随时伤人。
试问监管部门,商家的缺德在于缺失的监管豢养,是不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邹玉玲)- 07-29
- “彪悍抢修哥”受到网民热捧的隐
- 07-29
- “反小三联盟”会不会沦为“怨妇
- 07-28
- 市长赤脚排涝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 07-28
- 还有多少政绩是“刷”出来的?
- 07-27
- 高速时代尤须系好“安全带”
- 07-27
- 乘客安全不是“赌”来的
- 07-26
- 事故前新闻发言人谦虚谨慎些好不
- 07-26
- 人祸泛滥!一个雷能否劈醒铁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