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三开创机关后勤工作先例

2009-09-01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回忆机关后勤历史沿革与后勤历史人物,对于进一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于1927年10月,在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勤组织体系,基本上沿袭了国民革命军的组织形式,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保障部队的军需供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军队各级后勤组织体制。1934年12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总后方勤务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杨立三,统管全军的一切后方勤务事宜。总后方勤务部下设总供给部,叶季壮兼部长和政治委员;总卫生部,贺诚任部长;总兵站部,杨至诚任部长,李文楷任政委。中央党政群机关的后勤供给工作隶属于总供给部。 在此期间,中央军委设立四局,负责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生活服务工作。这个局相当于军委供给部和管理局,近似以后延安的中共中央管理局和建国后的机关事务管理局。杨立三、叶季壮先后曾兼任过四局局长,与机关后勤工作有过密切的关系。 杨立三(1900-1954)湖南长沙县人。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后上井岗山,历任工农红军军需处处长、红一方面军副官长兼经理处处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后方勤务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兵站部部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外线司令。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 叶季壮(1893-1967)广东新会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勤部部长,陕甘宁边区物资局局长、贸易公司经理。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商业部部长。 延安中共中央管理局的成立为统一管理机关后勤工作开创了先例 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各政权一般都设有机关后勤机构或专职的工作人员。例如,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设立总务处(最初为秘书处总务科)。延安各机关、学校设立总务处(科)或行政处(科),中共中央党校设院务处。 为坚持长期抗战,减轻人民负担,精简机构,194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中央财政经济处和陕甘宁边区中央直属财政经济处合并,在中共中央秘书处之下成立中共中央管理局。第二年10月,军委后勤部撤销,合并到中共中央管理局,由中共中央管理局负责统一管理中央党、政、群机关的财政经济、医药卫生、保育、保健,以及干部招待、房屋管理分配等行政管理工作。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军委于10月24日发布通令,决定撤销中共中央管理局,成立军委后勤供给部,其建制归中共中央军事委员办公厅,由军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杨尚昆领导。改为军委建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机关的大批人员奔赴各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和接受日本投降,主管中共中央管理局工作的李富春和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易秀湘等也去东北解放区任职,这时军委直属机关后勤工作任务相对增加。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回忆机关后勤历史沿革与后勤历史人物,对于进一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于1927年10月,在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勤组织体系,基本上沿袭了国民革命军的组织形式,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保障部队的军需供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军队各级后勤组织体制。1934年12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总后方勤务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杨立三,统管全军的一切后方勤务事宜。总后方勤务部下设总供给部,叶季壮兼部长和政治委员;总卫生部,贺诚任部长;总兵站部,杨至诚任部长,李文楷任政委。中央党政群机关的后勤供给工作隶属于总供给部。
  在此期间,中央军委设立四局,负责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生活服务工作。这个局相当于军委供给部和管理局,近似以后延安的中共中央管理局和建国后的机关事务管理局。杨立三、叶季壮先后曾兼任过四局局长,与机关后勤工作有过密切的关系。
  杨立三(1900-1954)湖南长沙县人。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后上井岗山,历任工农红军军需处处长、红一方面军副官长兼经理处处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后方勤务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兵站部部长、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兼华北军区外线司令。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兼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
  叶季壮(1893-1967)广东新会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勤部部长,陕甘宁边区物资局局长、贸易公司经理。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商业部部长。
  延安中共中央管理局的成立为统一管理机关后勤工作开创了先例  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各政权一般都设有机关后勤机构或专职的工作人员。例如,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设立总务处(最初为秘书处总务科)。延安各机关、学校设立总务处(科)或行政处(科),中共中央党校设院务处。  为坚持长期抗战,减轻人民负担,精简机构,194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中央财政经济处和陕甘宁边区中央直属财政经济处合并,在中共中央秘书处之下成立中共中央管理局。第二年10月,军委后勤部撤销,合并到中共中央管理局,由中共中央管理局负责统一管理中央党、政、群机关的财政经济、医药卫生、保育、保健,以及干部招待、房屋管理分配等行政管理工作。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军委于10月24日发布通令,决定撤销中共中央管理局,成立军委后勤供给部,其建制归中共中央军事委员办公厅,由军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杨尚昆领导。改为军委建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机关的大批人员奔赴各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和接受日本投降,主管中共中央管理局工作的李富春和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易秀湘等也去东北解放区任职,这时军委直属机关后勤工作任务相对增加。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