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红色档案 >

宋庆龄晚年的情感语录(3)

2012-07-24  本文来源于中国网    作者:中国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宋庆龄,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美丽传奇!在她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困惑忧愁疾病缠绕着她,可她仍一如既往地前行,给这个世界留下厂一行不可磨灭的美丽足迹!在宋庆龄诞辰111周年的日子,笔者走进了秀美僻静的北京后海北沿,那座46号院大门。从那清幽的庭园、屋宇,从那环绕她身边的物品、信件、故事中,我们更加深刻解读了宋庆龄晚年生活的真实、美好、自然、动人……

  我现在要像一只老母鸡看小鸡似的成天看着她

  50年代末,一直跟随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他们一家因无住房,曾暂住在宋庆龄的寓所里。后来,隋学芳中风瘫痪,宋庆龄看他子女多,生活十分困难,就把他的两个女儿永清和永洁带到了北京。

  晚年宋庆龄很喜欢这两个女孩儿。隋家姐妹自幼来到宋庆龄身边,给她那清幽的寓所增添了许多生气。两个小女孩长得很可爱,能歌善舞,客人来访,宋庆龄就请她们唱歌、表演。但这两个女孩子也给她带来不尽烦恼。爱泼斯坦在宋庆龄的传记中曾坦率地写道:“……像一个宠爱孙辈的老祖母一样,她过分溺爱这两个孩子,对她们几乎没有任何要求。而且常常让她们去见她的客人(有时是很重要的人物),客人们自然也逗她们、夸她们,这对她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她们长大后滋长出一种自以为高人一等并且应当享有特权的意识。”

  从70年代初开始,两个女孩子就缠着宋庆龄,要她去找一些老朋友的关系,利用一些特殊条件,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去特殊商店,购买一些当时很难买到的肉色丝袜,卷发器、手表、修指甲的工具等等,还千方百计利用她的影响力,去为她们的朋友办事。比如有一次大女孩求宋庆龄联系一位外语老师,让她喜欢的男孩子去学习外语,结果事情联系成了,她与那男孩子却“吹台”了,让宋庆龄很尴尬。

  宋庆龄曾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流露出她的苦恼:“一个朋友责怪我没有把她教育好……确实,我管不了她的行动和她那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样子。”

  她还给友人写信说:“我现在要像一只老母鸡看小鸡似的成天看着她。我真希望有个合适的人来解除我这个包袱!成天的电话,不是打进来就是打出去,大家都头疼极了。也许我老发荨麻疹就是被她们气出来的!”

  1978年,那个大女孩要结婚了,虽然宋庆龄并不赞成这桩婚姻,显得有点不开心,但仍在家中为她们搞了一个大型聚会,请了她的许多老朋友来参加庆贺。已经85岁高龄的宋庆龄,平日几乎难以出门,为了永清的婚礼,她特地去商店选购了几件衣料。婚礼举行前,宋庆龄像一位亲生母亲送女儿出嫁一样,亲密地搂着她,流下了动情的泪水,但在婚礼开始后,她很快就离去了。年轻人踩着狂热的乐点,在客厅中跳起迪斯科。

  后来,宋庆龄又亲自为永洁联系去美国学习,并在病危之中,听到了永洁学习有很多进步的好消息。

  最能克服悲痛的办法是工作工作,再工作

  粉碎“四人帮”和“文革”的告终,使宋庆龄和全国人民一样,无比欢欣,她预感到,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从1977年至1981年,在宋庆龄生命的最后5年.她的活动和著述日增,非常忙碌。

  为庆祝1979年国庆30周年,宋庆龄发表了一篇文章。她在文中深情地写道:“在举国欢庆祖国伟大节日的时刻,我不能不想念台湾的骨肉同胞。30年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业还没有完成,哪一个中国人不感到身有责任呢?”

  祖国统一事业,是宋庆龄和孙中山毕生所追求的。尽管宋庆龄当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仍不遗余力地努力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她运用自己与美国及台湾的特殊关系,从多方面进行这种工作。

  有一次,宋庆龄在家中招待一批外国友人。席间上了一道宋庆龄做的酸辣汤,这个汤是用豆腐和鸡血块切成细长条做成的,红白相间,还有几叶绿色的香菜飘在上面,色香味皆备。宋庆龄一边笑着看客人们品尝,一边风趣地用英语说:“这个酸辣汤,鸡血是红的,豆腐是白的,可以叫它‘国共合作汤’。”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宋庆龄逐渐与海外亲友取得联系。她和最要好的小弟弟宋子安的遗孀婷婷瑚得了联系,还十分怀念已去世的大弟宋子文,关心子文的遗孀劳拉;她还牵挂着寓居美国的二弟宋子良。妹妹美龄她也非常思念,希望美龄能来北京相聚。她曾对病逝前一直守护在她身边的沈粹缜说:“如果美龄来了,觉得住在家里不方便,可以安排她住到钓鱼台(国宾馆)去。”她把许多细节都想到了。

  宋庆龄真心诚意地对待海外亲属,化解着历史积怨。每当她的亲属中有人婚丧嫁娶,她都要不远万里表达心意。陈行是宋庆龄的表亲,曾任国民党中央银行的副总裁,宋庆龄始终如一地如朋友般待他,成为他非常钦佩的人。后来,宋庆龄又把情谊转到陈行的后辈身上,对陈行的儿子陈恕一家非常关心。陈恕的儿子在美国不幸死于车祸,宋庆龄即去信安慰,告诉他们:“最能克服悲痛的办法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其实,对于宋庆龄而言,这何尝不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呢?陈恕的二儿子结婚时,她又发去电报祝贺。陈恕的大孙女出生了,她不仅为他们高兴,还送去了漂亮的衣服。陈恕全家人说:“我们真心实意地爱她。” (责任编辑:依诺)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