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苟和是平津之战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平津作战中,第二十九军广大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曾出现许多感人事迹。如第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多次率部以肉搏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负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指挥战斗。但第二十九军主力在北平地区仅战斗一天即遭重创,牺牲高级将领二名,伤亡官兵5000余人,被迫放弃北平。
北平作战中歼灭日军甚少,据日军统计,仅死伤511人。连同天津作战,据日本军方当时发表的数字,自7月27日至8月3日,日军不过死伤1233人(其中军官89名)。日军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地、空协同作战火力异常猛烈,固然是中国军队迅速失利的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第二十九军最高领导对情况判断失误。他们既未认清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又不理解国内形势的发展及亿万军民强烈要求抗战的意愿,企图委曲求和,希图局部解决,维持冀察的原有局面,以致丧失了宝贵的时间,且未作充分、有力的战备和应有的部署。
宋哲元到达保定后,于7月29日致电蒋介石请求处分。其电文是:“哲元身受国家重托,自主持冀察军政以来,日夜兢兢于国权保持,乃至卢案发生,终不能达到任务,实有愧于职责,并负钧座之属望,拟请予以处分,以免贻误,而挽国危。”宋哲元在8月3日公开对外发表《我军抗战经过》,文中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及平津作战经过后又自责“处置不当,实应受国家严重处分”,说明宋哲元已认识到自己对平津作战失败负有责任。
从卢沟桥事变前后第二十九军的全部情况来看,平津之战迅速失败,与其说是军事上指挥不当,不如说是其领导人幻想苟和的结果。这种幻想苟和的思想贯串在卢沟桥事变以来的全过程。他们不了解日军最后通牒中所提要求仅仅是发动全面战争的一种形式。即使是完全承诺了日军的要求,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仍然是要进行下去的。这是从平津之战迅速失败中应总结的历史教训。
(责任编辑:陈丽惠)
- 相关阅读:
-
平津战役
蔡元培扫黄 陈独秀中枪 | 周恩来病中致信主席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4-24
- 中国空警-200预警机飞赴雅安灾区
- 04-22
- 中国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第二次试
- 04-18
- 最新056级导弹护卫舰首舰30毫米隐
- 04-17
- 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编队进入钓鱼岛
- 04-12
- 中国096型潜艇配巨浪3或可在冰层
- 04-11
- 日本媒体称中国歼31不如F35 技术“
- 04-10
- 中国特种部队正扩张女性行动人员
- 04-09
- 组图: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训练照曝
- 04-07
- 军方披露沈阳军区装甲旅进行实战
- 04-06
- 歼20信息化程度超F22 可实现多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