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已过去118个年头。虽然历史已尘封多年,但至今,日本对这场战争仍有着完全不同于外界的描述和解读。
在据称日本最古老军事博物馆的靖国神社“游就馆”内,专门有一个展厅常年展示着甲午战争中的遗物和史料。走进其中,《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看到这里面所有的图片和史料都在竭力美化那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渲染日军的英勇无敌,却绝口不提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人的历史事实。
强调战争“正当性”淡化侵略色彩
为探究日本是如何描述与解读甲午战争的,本报记者近日找到了日本中学使用频率较高的、由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教科书。书中对“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的描述主要放在了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上。
该教科书是这样描述战争原因的:“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中国的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协助镇压,并依据《天津条约》通知了日本。为对抗清朝的出兵行为,日本立即向朝鲜派出了军队。两国出兵后,农民军与朝鲜政府进行了和解,但日中两国围绕朝鲜内政改革问题对立加深,于7月爆发了军事冲突。”
文中的《天津条约》,是清政府和日本在朝鲜“甲申事变”后于1885年4月签订,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事定,乃即撤回,不再留防”。
日本教科书强调出兵的根据是《天津条约》,试图以此来证明战争的“正当性”,淡化侵略色彩。但日本教科书里并没有提及“朝鲜平息农民叛乱后,要求日本和清政府撤兵被拒绝”的事情。
实际上,日本小学馆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书》直接承认了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有预谋的。该书在描述甲午战争背景和原因时称,“朝鲜农民军解散后,清军没有像日本预期的那样,与日军发生冲突,因此没有找到开战的口实。于是日本政府提议日本和清政府共同改革朝鲜内政,如果清政府拒绝,日本将单独改革,一方面让朝鲜从属日本,另一方面挑衅清政府,逼其开战”。
另外,与中方认为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开始不同,日本教科书认为海战只是“军事冲突”,战争是从8月日本宣战开始的。而且,教科书对“军事冲突”描述并不具体,既没有提日军首先向清朝巡洋舰开炮,也没有讲日军击沉运输中国军队的“高升”号英国商船,试图以此来逃避战争责任。
侵略战争被编改成“友情大戏”
除了专门讲战争史的书籍外,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也好,小学馆的百科全书也好,对战争经过的描述少之又少,而且日本所有的史书都没有提及旅顺大屠杀的事实。
日本教科书对战争经过的介绍只有几句话:“战争几乎都是在朝鲜进行。因为日方在军队训练、纪律和新式武器装备等方面处于优势,战局一直朝着日方绝对优势的方向推进。日军将清朝军队驱逐出朝鲜,并进一步占领辽东半岛,在黄海海战中击败清朝北洋舰队。战争以日本的胜利告终。”
(责任编辑:李艺专)
![]() | ![]()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4-24
- 中国空警-200预警机飞赴雅安灾区
- 04-22
- 中国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第二次试
- 04-18
- 最新056级导弹护卫舰首舰30毫米隐
- 04-17
- 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编队进入钓鱼岛
- 04-12
- 中国096型潜艇配巨浪3或可在冰层
- 04-11
- 日本媒体称中国歼31不如F35 技术“
- 04-10
- 中国特种部队正扩张女性行动人员
- 04-09
- 组图:解放军海军陆战队训练照曝
- 04-07
- 军方披露沈阳军区装甲旅进行实战
- 04-06
- 歼20信息化程度超F22 可实现多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