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旅游 > 旅游新闻 >

推动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

2011-12-26  本文来源于第一旅游网    作者:第一旅游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作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人之一,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副司长张吉林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解读。

  推动我国旅游业实现新跨越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副司长张吉林解读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作者:班若川

  作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起草人之一,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巡视员、副司长张吉林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就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背景和内容进行了解读。

  ●基础

  旅游成重要生活方式

  张吉林说,"十一五"期间,对中国经济社会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五年。旅游业表现出比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抓住了发展机遇。

  "从好的方面来讲,有2008年的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事不断,把整个经济社会包括旅游业发展推向高潮。从负面情况来看,我国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正负因素交织在一起,应该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张吉林说。

  旅游收入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数据指标。张吉林说,我们衡量旅游业的发展,首先看旅游收入指标。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1.57万亿元,大大超出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就旅游就业人数指标而言,张吉林说,2010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150万人。服务业创造产值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吸纳就业。

  "在社会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当中,就业的吸纳功能成为衡量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旅游业恰恰在这方面具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因此我们把旅游直接就业作为衡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张吉林说。

  "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张吉林介绍,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国内旅游在旅游总收入当中的比重到了"十二五"已超过80%,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国内旅游占据整个旅游业的绝对主导地位,说明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一个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个水平已经开始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成各国竞相争取的市场

  张吉林介绍,中国旅游业一开始起步时,排在世界旅游业的100名开外。经过30多年的发展,排名迅速上升,特别是近几年上升势头迅猛。2010年入境的过夜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已经分别位居世界第三和第四。"十一五"期间,出境旅游市场迅速壮大,现在已经稳居亚洲最大的客源国,成为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的国际旅游,无论是出境还是入境,都成了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这一点,在国际交往当中反映最为明显。"张吉林介绍,现在我们的国际旅游发达,特别是出境旅游市场份额增长非常快,已经成了左右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也成了世界各国竞相争取的一个市场份额。"我们现在到各个国家去,首先谈到的就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这个旅游份额怎么分配?进程怎么加快?措施怎么落实?"

  "上世纪90年代,我们跟国外旅游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会谈的时候,很多时候还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十一五'以后,我们再去跟他们谈国际旅游、谈旅游业发展,就相对处在一个强势的地位。"张吉林回忆,"十一五"做旅游规划时,曾经到法国、西班牙、瑞士调研,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感到市场的力量。在出发之前一个星期,调研组给各国旅游部门发去了一个类似于问卷的问题提纲,实际调研座谈时,对方已经按照调研组提出的问题清单,详细整理了回答内容。如果没有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壮大,没有中国的旅游市场,这些世界旅游强国是不可能重视你提出的问题的。

  "随着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出境市场的迅速壮大,中国在整个世界旅游格局当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说话越来越有分量。这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张吉林表示。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