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将军情系桑梓二三事

2010-04-19  本文来源于闽西日报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带后生参军

    1932年6月,红军攻克漳州后回师赣南,当部队路经武平地区进军江西,途经武北时,刘亚楼带着杨成武等一排人骑马回家探望5年未见的家人。乡亲们听说刘亚楼回来了,都纷纷前来问候。刘亚楼不知疲劳,热情地接待乡亲们。暂短的一个晚

 
上,刘亚楼对乡亲嘘寒问暖,给乡亲讲革命故事,并动员家乡的后生们积极参加红军闹革命。家乡的一些后生们听说能跟刘亚楼参加红军,都十分高兴,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后来,经过刘亚楼和部队官兵的严格挑选,选中了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月形下石下角的刘文桂、刘文发,尧山村的梁思久、梁玉和等8位后生。这些被刘亚楼带出的后生,在刘亚楼的教导、影响下,个个都很争气,有的在作战中成了出色的指挥员,有的成了战斗英雄,也有的成了光荣的革命烈士。

    关心家乡卫生事业

    1959年5月,刘亚楼携夫人翟云英第二次回乡探亲。这一次回乡,因为桃溪至湘店的公路尚未开通,刘亚楼仍然骑马途经湘店尧山松山下,一路奔波回到家乡,在家住了几日。刘亚楼来到武平县城视察,时任龙岩地委副书记的王定华和武平县县长张奎得到刘亚楼的亲切接见。当刘亚楼来到武平县医院视察时,了解到县医院的医疗设施很差,不久便给县医院送来了X光设备和救护车等。

    考侄儿

    1953年刘亚楼第一次回乡探亲时,侄儿明昌、玉昌还在读小学,并不太懂事。1959年5月,刘亚楼再次回到家乡时,明昌、玉昌开始上初中了。刘亚楼有意把侄儿带去当兵。带谁去呢?侄儿俩都争着要去,互不相让,这让刘亚楼为难了。刘亚楼处理事情向来果断,这次却不一样,一来两个侄儿都非常可爱,二来刘亚楼本想把两个侄儿都一起带出去的,只是婶婶反对,才不得不从两兄弟中挑选一个。刘亚楼沉思了一会,猛一抬头看到墙上挂了把二胡,便问两个侄儿:“你们会拉二胡?”明昌、玉昌都说:“会。”刘亚楼就拿下墙上挂的二胡递到两个侄儿的面前说:“你们来个拉二胡比赛,看谁拉得好就带谁去好吗?”明昌和玉昌都说:“好!比就比!”“拉什么曲子呢?”刘亚楼接着说,“《东方红》这支曲子你们会拉吗?”两个侄儿连说:“会!会!”刘亚楼便叫两侄儿每人拉了一遍《东方红》。两个侄儿拉得都很好,刘亚楼听了特别高兴。但这下又让刘亚楼为难了,到底带哪个侄儿去呢?他只好征求养父德香的意见。养父说:“那就把明昌先带出去吧!他比较大。”刘亚楼说:“好!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刘亚楼准备带侄儿明昌回部队了,玉昌也闹着去,但婶婶看到自己的儿子真的要走了,却噙着泪拉着儿子的手,就是舍不得让他们走。德香只好对刘亚楼说:“你们要赶时间,就先走吧。下次回来再带他们出去……”谁知这一走,刘亚楼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两人都没有去成。每当玉昌谈起此事,都不无遗憾。 作者:梁玉清

(责任编辑: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