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重修老将军的故居 老将军看完后非常生气

2011-05-13  本文来源于河南商报    作者:肖风伟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李德生将军去世了,很多人都在悲痛,都在回忆。

  李德生将军去世了,很多人都在悲痛,都在回忆。

  老将军的堂弟媳说,她下了两锅荷包蛋,老将军一口都没尝;村民说,在那个困难的年代,老将军给村民弄来一台打米机,解决了方圆十几里村民的“打米难”;陈店乡党委书记说,老将军捐建了两所学校,还一直念叨着要给家乡建座图书馆……回忆是痛苦的,是甜蜜的。

  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赤子情怀的将军。

  放牛娃拴牛的树成了“将军松”

  昨天下午6时许,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陈店乡胡子石村李家洼。

  山顶上,一棵直径六七十厘米的松树随风摆动,发出“呜呜”的声音。

  在陈店乡乡长吴昌斌听来,这是松树在呜咽——为逝去的李德生将军。

  这棵松树树冠庞大、树干粗壮,有着黄山迎客松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它与李德生将军有着一段传说。

  吴昌斌说,李德生自幼家境贫寒,8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每晚住在牛棚里,9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有一天,一队红军路过李德生的家乡,正在放牛的李德生将牛拴在了山上的一棵松树下,让伙伴李念道给父亲带信:“我去参加红军了,不要找我。”

  这个传说,在李德生所在的李家洼,可谓是家喻户晓。

  李德生的堂弟媳妇胡永秀等人,还专门拉着石头水泥上山,给那棵松树砌了一个台子。这棵树,也被当地人称为“将军松”。

  在李德生将军的回忆录里面,却没有这棵松树,也没有拴牛参军的描述。

  在《李德生回忆录》一书中,李德生说,12岁那年,红军就解放了他的家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二年他就当上了村童子团团长,并参加了“牧童工会”,心里特别高兴,感到有了自己的组织和依靠的力量。

  在当童子团团长时,李德生为红军送信、带路,接触了不少红军战士。经过软磨硬泡,一位红军营长答应他参加红军,于是他便跑回家和父亲告别。

  父亲很长时间没说话,将李德生紧紧抱在怀里,止住眼泪后拉住他的手说:“去吧,孩子,听长官的话,好好干,别记挂我。”

 

(责任编辑:曾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