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三大国际旅游品牌及12个旅游目的地体系中,河南多个旅游带及旅游区现身其中。然而,业内专家表示,河南是旅游大省,而并非旅游强省。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还有差距。因此,河南应通过旅游和文化的交融,真正打造出文化旅游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时尚新生活,让旅游资源变得生动,让厚重文化变得鲜活。
推荐阅读
话题:中国企业家是否需要流氓精神 央视曝超市霸道进场费
印尼能源巨头强势介入中海油项目 全球1/3粮食浪费 欧美人均百公斤 央视主播芮成钢曝故宫建私人会所 何志成:中国经济真遇到了大麻烦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报名]听文国庆教你抄底良机 河南省旅游局的人最近无不兴奋。他们发现,河南省旅游业在国家"十二五"旅游发展中的分量明显增加、地位明显上升。
据了解,国家旅游局将面向境外市场推出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与河南直接相关的有黄河文化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两大品牌。其中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商丘将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区,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已列入《丝绸之路旅游区规划》。国家重点打造的12个旅游目的地体系中,有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中原古都文化旅游区与河南直接相关。整个规划涵盖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
而在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借势而起,乘风破浪。
地方踊跃
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在举行,盛况空前,这一活动也首次成为国家级旅游盛会。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会见澳门特首何厚铧时说,要深入挖掘牡丹精神内涵,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动力和精神支撑。
同样将升格为国家级的还有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已成功举办16届的三门峡黄河旅游节今年被更名为中国国际黄河旅游节,成为由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河南省政府主办的国家级旅游盛会。
与此同时,郑州也在大打黄河旅游牌。规划中的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将建设炎黄二帝雕塑内部空间利用、中华炎黄百名历史名人雕塑工程、黄河治理纪念工程。据统计,去年,该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计划投资12.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6亿元,超额完成17.8%,打造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获得一致好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焦作。据了解,2011年焦作旅游要实现的预期目标是:旅游经济指标同比增长10%,其中接待游客达到21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62亿元。同时要抓好重点打造的十大精品工程。
近期,河南省旅游局与焦作市政府决定共同签署了《建立局市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备忘录》约定,河南省旅游局将从编制高水平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旅游业发展创新、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流精品景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支持焦作旅游走向国际化、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7个方面对焦作市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同时,焦作市政府将从安排专项资金编制焦作"十二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整体营销水平、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七个方面,推动焦作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发挥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强大支撑作用。
在信阳,近年来,作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的固始县,以根亲文化引领县域文化旅游业发展,先后推出了具有固始特色的寻根游、红色游、茶乡游、佛教游、生态游和农家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投资近亿元建设南部山区旅游大通道,开发建设独具生态特色的留梦河谷自然景区,实施茶竹文化民俗村和陈元光故里景区旅游项目工程。去年,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目前,投资6000万元的西九华山长江河漂流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该项目是西九华山风景区推出的全新体验旅游项目,它的竣工营运将填补全市旅游业漂流项目空白,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豫南第一漂".
寻根经济
近来,两万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新郑,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盛大的场景,吸引着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代表;而同一天,在驻马店市泌阳县,另一场祭拜人根之祖盘古的活动,也如期举行。而由寻根活动所带来的"寻根经济",则更是骄人,仅新郑黄帝祭祖,吸引投资近200亿元。
在祭祖大典期间举行的华人华商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27个项目在会上签约,投资总额193.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投资额38亿元,内资项目23个,投资额155.2亿元。根据投资领域和行业,签约的工业类项目16个,总投资63.4亿元,商业服务业项目7个,总投资74.8亿元;文化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50亿元;金融中心项目1个,总投资5亿元。据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介绍,这次签约项目多、额度大、区域范围广,是历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贸活动中签约项目最多、投资金额最大的一次。投资区域来自美国、新西兰、利比亚、西班牙、马来西亚5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四川、山西、台湾等9个省市,投资领域以工业、商业和服务类项目居多,质量明显提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寻根还没有具备一种文化产业的规模,因为文化产业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面向国内、国外市场,另一个则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目前的寻根文化还不具备产业化的迹象。
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彬则认为,河南的寻根活动及寻根经济,现在正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它以产业化的面目写入了省"十二五"规划,已上升到决策层面;而围绕根文化搭建起的大平台,也将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寻根经济"形成产业化,需要多方面的模式: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模式,其形成的寻根经济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则是海外投资,其他的还没有形成。张新彬说。
河南大学民俗研究专家高教授认为,"寻根"产业化需要从精英化转为平民化,需要拓展更多的活动形式,并给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靠民间的推动走向产业化。"只有在民间产生相应的文化交易,它才会与今天的社会经济相协调,产生出更多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会诊河南旅游业
2009年,确定"旅游立省"战略,决定在全国叫响"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旅游形象口号。
据悉,河南将力争到2015年,达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0万人次,省外境外游客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总收入4800亿元,相当于河南省同期GDP的13%左右;力争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将河南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河南驻马店市市长刘国庆看来,全国各大旅游景点,景观、宣传、服务、发展模式,"千人一面"现象极其严重。全国的旅游产业应该改变盲目模仿、互相拷贝的作法,发挥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精品。
"中部跟东西南北的差异都不是特别大,它是限制河南旅游市场的一个方面;从人文方面看,河南的优势是文化,但是也必须看到古老文化在转换成产品、转换成生产力方面,必然面临较多的困难。还有一个制约是智力方面的制约,智力产业包括旅游创意、旅游教育、旅游研究等,还制约着"旅游立省"的实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是"旅游立省"的制约因素。
对此,他建议,第一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该注重文化元素,注重时尚的活动和形式,对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应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要力推名山名城。河南的文化旅游是招牌,山水旅游才是支撑和重点。所以河南应该重点打造文化名山。河南的优势就是古都名城非常多,郑州、开封、洛阳加上安阳四大古都,通过全方位的打造,使名城旅游、古都旅游走在世界的行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博士则认为,目前,河南文化产业和服务型经济比较滞后,总结起来就是"文化软实力"偏软。河南是旅游大省,但不是旅游强省,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还有差距。刘锋建议,河南最终应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就是"有一种文化叫河南,有一种壮美叫中原".通过旅游和文化的交融,河南应真正打造出文化旅游新经济、时尚新生活,让旅游资源变得生动,让厚重文化变得鲜活。
洛阳牡丹文化节揽大单
在日前举办的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110个,总额达731亿。
据了解,签约项目中,投资额超5亿元以上项目43个,占总数的38.7%,投资总额585.91亿元。签约项目中,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以及行业1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11个,与去年花会相比增加2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10%.其中中国国机重工集团在洛阳市西工区投资的30亿元的重工产业园项目、中国医药(600056,股吧)集团在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亿元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在孟津县投资8亿元的电梯生产项目、青岛啤酒(60060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在伊川县投资2.2亿元的青岛啤酒豫西地区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及行业100强企业的入驻,将对加快洛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活力。
签约项目中除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外,还涉及电子产业园项目、光伏产业园项目、新能源项目、医疗卫生项目、动漫产业项目、生物制药项目、医药物流项目等新兴产业领域。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态势,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自首届洛阳牡丹花会举办以来,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招商引资共签订合作合同项目1654个,累计投资总额3780.1亿元。
(责任编辑:曾丽飞)
推荐阅读
话题:中国企业家是否需要流氓精神 央视曝超市霸道进场费
印尼能源巨头强势介入中海油项目 全球1/3粮食浪费 欧美人均百公斤 央视主播芮成钢曝故宫建私人会所 何志成:中国经济真遇到了大麻烦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报名]听文国庆教你抄底良机 河南省旅游局的人最近无不兴奋。他们发现,河南省旅游业在国家"十二五"旅游发展中的分量明显增加、地位明显上升。
据了解,国家旅游局将面向境外市场推出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与河南直接相关的有黄河文化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两大品牌。其中郑州、洛阳、开封、三门峡、商丘将成为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区,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已列入《丝绸之路旅游区规划》。国家重点打造的12个旅游目的地体系中,有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旅游区、大别山旅游区、中原古都文化旅游区与河南直接相关。整个规划涵盖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
而在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借势而起,乘风破浪。
地方踊跃
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在举行,盛况空前,这一活动也首次成为国家级旅游盛会。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会见澳门特首何厚铧时说,要深入挖掘牡丹精神内涵,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动力和精神支撑。
同样将升格为国家级的还有三门峡黄河旅游节。已成功举办16届的三门峡黄河旅游节今年被更名为中国国际黄河旅游节,成为由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和河南省政府主办的国家级旅游盛会。
与此同时,郑州也在大打黄河旅游牌。规划中的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将建设炎黄二帝雕塑内部空间利用、中华炎黄百名历史名人雕塑工程、黄河治理纪念工程。据统计,去年,该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计划投资12.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6亿元,超额完成17.8%,打造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获得一致好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同样引人注目的是焦作。据了解,2011年焦作旅游要实现的预期目标是:旅游经济指标同比增长10%,其中接待游客达到215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62亿元。同时要抓好重点打造的十大精品工程。
近期,河南省旅游局与焦作市政府决定共同签署了《建立局市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备忘录》约定,河南省旅游局将从编制高水平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推动旅游业发展创新、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流精品景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支持焦作旅游走向国际化、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7个方面对焦作市予以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同时,焦作市政府将从安排专项资金编制焦作"十二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整体营销水平、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旅游业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七个方面,推动焦作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发挥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强大支撑作用。
在信阳,近年来,作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的固始县,以根亲文化引领县域文化旅游业发展,先后推出了具有固始特色的寻根游、红色游、茶乡游、佛教游、生态游和农家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投资近亿元建设南部山区旅游大通道,开发建设独具生态特色的留梦河谷自然景区,实施茶竹文化民俗村和陈元光故里景区旅游项目工程。去年,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目前,投资6000万元的西九华山长江河漂流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该项目是西九华山风景区推出的全新体验旅游项目,它的竣工营运将填补全市旅游业漂流项目空白,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豫南第一漂".
寻根经济
近来,两万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新郑,祭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盛大的场景,吸引着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代表;而同一天,在驻马店市泌阳县,另一场祭拜人根之祖盘古的活动,也如期举行。而由寻根活动所带来的"寻根经济",则更是骄人,仅新郑黄帝祭祖,吸引投资近200亿元。
在祭祖大典期间举行的华人华商论坛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27个项目在会上签约,投资总额193.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4个,投资额38亿元,内资项目23个,投资额155.2亿元。根据投资领域和行业,签约的工业类项目16个,总投资63.4亿元,商业服务业项目7个,总投资74.8亿元;文化产业项目3个,总投资50亿元;金融中心项目1个,总投资5亿元。据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介绍,这次签约项目多、额度大、区域范围广,是历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贸活动中签约项目最多、投资金额最大的一次。投资区域来自美国、新西兰、利比亚、西班牙、马来西亚5个国家以及我国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四川、山西、台湾等9个省市,投资领域以工业、商业和服务类项目居多,质量明显提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寻根还没有具备一种文化产业的规模,因为文化产业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面向国内、国外市场,另一个则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目前的寻根文化还不具备产业化的迹象。
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彬则认为,河南的寻根活动及寻根经济,现在正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它以产业化的面目写入了省"十二五"规划,已上升到决策层面;而围绕根文化搭建起的大平台,也将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
"寻根经济"形成产业化,需要多方面的模式:而目前由政府主导的模式,其形成的寻根经济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则是海外投资,其他的还没有形成。张新彬说。
河南大学民俗研究专家高教授认为,"寻根"产业化需要从精英化转为平民化,需要拓展更多的活动形式,并给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靠民间的推动走向产业化。"只有在民间产生相应的文化交易,它才会与今天的社会经济相协调,产生出更多的文化和经济效益".
会诊河南旅游业
2009年,确定"旅游立省"战略,决定在全国叫响"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旅游形象口号。
据悉,河南将力争到2015年,达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0万人次,省外境外游客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旅游总收入4800亿元,相当于河南省同期GDP的13%左右;力争培育3~5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将河南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河南驻马店市市长刘国庆看来,全国各大旅游景点,景观、宣传、服务、发展模式,"千人一面"现象极其严重。全国的旅游产业应该改变盲目模仿、互相拷贝的作法,发挥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独一无二的精品。
"中部跟东西南北的差异都不是特别大,它是限制河南旅游市场的一个方面;从人文方面看,河南的优势是文化,但是也必须看到古老文化在转换成产品、转换成生产力方面,必然面临较多的困难。还有一个制约是智力方面的制约,智力产业包括旅游创意、旅游教育、旅游研究等,还制约着"旅游立省"的实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是"旅游立省"的制约因素。
对此,他建议,第一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应该注重文化元素,注重时尚的活动和形式,对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应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要力推名山名城。河南的文化旅游是招牌,山水旅游才是支撑和重点。所以河南应该重点打造文化名山。河南的优势就是古都名城非常多,郑州、开封、洛阳加上安阳四大古都,通过全方位的打造,使名城旅游、古都旅游走在世界的行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博士则认为,目前,河南文化产业和服务型经济比较滞后,总结起来就是"文化软实力"偏软。河南是旅游大省,但不是旅游强省,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还有差距。刘锋建议,河南最终应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就是"有一种文化叫河南,有一种壮美叫中原".通过旅游和文化的交融,河南应真正打造出文化旅游新经济、时尚新生活,让旅游资源变得生动,让厚重文化变得鲜活。
洛阳牡丹文化节揽大单
在日前举办的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110个,总额达731亿。
据了解,签约项目中,投资额超5亿元以上项目43个,占总数的38.7%,投资总额585.91亿元。签约项目中,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以及行业1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11个,与去年花会相比增加2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10%.其中中国国机重工集团在洛阳市西工区投资的30亿元的重工产业园项目、中国医药(600056,股吧)集团在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亿元的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在孟津县投资8亿元的电梯生产项目、青岛啤酒(60060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在伊川县投资2.2亿元的青岛啤酒豫西地区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及行业100强企业的入驻,将对加快洛阳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活力。
签约项目中除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外,还涉及电子产业园项目、光伏产业园项目、新能源项目、医疗卫生项目、动漫产业项目、生物制药项目、医药物流项目等新兴产业领域。投资领域呈现多元化态势,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自首届洛阳牡丹花会举办以来,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招商引资共签订合作合同项目1654个,累计投资总额3780.1亿元。
(责任编辑:曾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