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王叔振的信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误记为20日)是刘伯坚最后的日子,他向敌人要来了笔墨,给王叔振写了最后一封信: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大嫂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革命的事业。
我葬在大余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三月二十日
于大余
令刘伯坚没有想到的是,妻子王叔振竟未能见到这一绝笔书。就在刘伯坚牺牲前后几天,一个风雪之夜,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几名“左”倾错误的执行者,把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机要科科长的王叔振,带到闽西长汀县四都乡西面的姜畲坑,错误地秘密杀害了。
刘伯坚写完最后一封信后,就被敌人押至大余县金莲山上。随着三声枪响,这位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壮烈牺牲,时年四十岁。
人民没有忘记刘伯坚。解放后,为了纪念刘伯坚,党和政府在他牺牲的江西赣南大余县金莲山上修建了烈士的墓地,他的英雄诗篇《带镣行》、《移狱》、《狱中月夜》被刻成诗碑,镶嵌在墓壁上。1992年,党和政府又在刘伯坚烈士墓前塑了一座刘伯坚像。塑像再现了刘伯坚旅莫斯科时期的形象,像座用黑色大理石砌筑,正面镌刻国家主席杨尚昆手书“刘伯坚烈士永垂不朽”九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有烈士遗诗《带镣行》。平台周围遍植松柏,四季常春,表达了赣南人民对这位革命先驱的无限怀念和崇敬。
(责任编辑:邹玉玲)-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