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教子的故事

2009-09-23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一个并非独居的小院,二层普通的楼房,几件寻常百姓惯用的家具,这便是开国大将张云逸的家。

 
 

 一个并非独居的小院,二层普通的楼房,几件寻常百姓惯用的家具,这便是开国大将张云逸的家。其实,张云逸住的楼房早该装修一下了,可他不肯,说这么住着挺好,破费钱财修它干什么。军委办公厅主任王兴纲来看望张老时无可奈何地说:“唉,一位开国大将,住这么破的房子,让别人一看像个什么样子!”张老听了沉下脸说:“怎么,大将就得住好房子?平民百姓能住的,我也能住。”

  张云逸在生活待遇上处处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平日他穿着普普通通的便装,带着一脸慈祥的笑容,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浇花的老工人。每次下农村时,他总是特意叮嘱随行人员:“乡亲们请咱们喝茶的时候,咱们就用他们的粗瓷碗,别拿出自己的水杯子,大事小情,都不要对不起咱们的衣食父母啊!

  他最反感的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搞特殊化,对于自己的亲人,他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张云逸只有两个儿子:远志与光东。战争时期的险恶环境,使一家人长久失散不能团聚,兄弟俩年龄竟然相差20岁。光东1946年出生时,张云逸已逾知天命之年,这个小儿子自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就是这样的心肝宝贝,父母对他也没有半点的娇惯,同样对他高标准、严要求。

  光东出生在炮火连天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山东的父老乡亲用羊奶养育了他,他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的习惯,既忠厚质朴又乐于助人,喜欢跟平民百姓的孩子们在一起玩,父母没有给他什么特殊的照顾,让他过的完全是平民化的生活。

  光东从青岛转学回北京时,究竟上哪所学校好,家里人为此发生过一次争执。有一天,老战友张鼎丞来了,一看见光东就爱抚地拍拍他的脑瓜儿说:“送他到八一小学去吧。”当时,八一小学是高干子弟就学的重点学校,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张云逸听了,微笑着摇摇头,说:“不必了,就让他去北池子小学吧,还是就近入学好。”就这样,光东上了一所普通小学,跟平民百姓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爸爸还叮嘱他:“不论填什么表格,也不管在什么场合,你都不要透露自己是张云逸的儿子,你知道清朝的八旗子弟吗?咱们可不能做那种人!”

  就这样,光东在北池子小学一直读到六年级,填写报考初中登记表时,他问爸爸怎么填,张云逸说:“只填上你妈妈的名字吧,以后在学校也不要说爸爸是谁。”光东考入北京四中后,被分到英语班学习。当时,正是中苏友好的年代,社会上对学俄语十分重视。光东回家说:“爸爸,我不想学英语,找人把我调到俄语班去好吗?”爸爸听了,严肃地说:“不要利用爸爸的权力,好男儿要自己闯天下!”从此,光东再没有向爸爸提过任何要求。他靠自己的努力,相继考入北师大一附中、哈尔滨军工学院,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他都牢牢记住爸爸这句“自己闯天下”的名言。

  不知为什么,张云逸并不鼓励儿子从政。光东在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后,被分到三部搞情报工作。张云逸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说:“好哇,你就在那里好好干吧,要守纪律,要保守秘密。”他最疼爱这个小儿子,然而他没有把光东留在自己身边,而是让他远离家门去了四川,在大山区的研究所里搞计算机,这一去就是多年。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