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前妻 革命先烈伍若兰

2010-02-11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2008年9月,金秋时节,湖南省郴州市隆重纪念湘南起义80周年。 我作为朱德元帅的亲属和其他参加过湘南起义的开国元勋后代被邀请参加。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湘南这块红色土地

  2008年9月,金秋时节,湖南省郴州市隆重纪念湘南起义80周年。

  我作为朱德元帅的亲属和其他参加过湘南起义的开国元勋后代被邀请参加。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湘南这块红色土地。11月间,我又和表姐朱玉珍陪同中科院的专家考察了湖南汝城县的生态旅游状况,完成了纪念活动的后续——使革命老区的发展与实践科学发展有机结合。

  朱德与伍若兰相识

  此时,我再也抑制不住渴望之情,奔向我多年向往的湖南耒阳。湘南不仅留下了朱德早年革命的足迹,还见证了他一段刻骨铭心的儿女情长。耒阳,是朱德的红颜知己、革命伴侣伍若兰的故乡。我小时候,父母就给我讲过伍若兰的故事,说她是当地一位有名气、有才华的女子,在战斗中为掩护朱德而英勇牺牲了。对于我们家族中的这位革命先烈,我始终心怀崇敬;作为后辈我特别想知道伍若兰是怎样和朱德结合的又是怎样就义的。

  在去耒阳之前,我看了能找到的有关伍若兰的资料,在耒阳我访问了伍若兰的亲属和耒阳市的有关部门。得知,伍若兰和朱德结婚到牺牲还没有满一年。他们相识在1928年初湘南起义的日子里,虽然两人年龄相差二十岁,但是两人身上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又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在远离家庭的求学过程中,接受了革命思想并走上革命道路。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那是晚清时期中国南方的最高军事学府,是最进步的学校,学校领导和教官中就有许多革命党人。朱德在讲武堂里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加入了同盟会,跟随蔡锷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伍若兰的母校是湖南省衡阳市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上个世纪20年代衡阳男三师和女三师是湘南地区最高学府,最进步的学校。伍若兰在女三师开始接触社会,投身到支持北伐战争的群众斗争中并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她又回到耒阳搞妇女运动。她同她的同学曾志、彭儒等人积极参加了湘南起义,当了红军。

  1927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发动了反革命政变,5月,湖南省的反动派紧随其后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在全省疯狂迫害共产党人。革命处于低潮时伍若兰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她在家乡耒阳 以各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1927年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湖南汝城同范石生合作(范是朱德讲武堂的同学,时任国民革命政府第16军军长)。起义军余部隐蔽在16军里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巩固,既加强了共产党的领导又补充了弹药、被服给养,战斗力大大增强。朱德、陈毅等吸取了南昌起义没有和广大的工农运动相结合的失败教训,通过充分的准备,于1928年元月在湖南宜章发动了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起义时间持续了三个多月,迅速得到湘南地区二十几个县近百万工农群众的热烈响应。

  2月间,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入耒阳。耒阳地处衡阳以南,郴州以西的京广大道上,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时期就有共产党的基础,从耒阳走出了近万名红军官兵,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三千多名。朱德是起义军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对他自然关注。而伍若兰是耒阳县的妇女主任,像她一样的地方干部有很多名,听伍家后代讲,朱德对伍若兰的关注源于一篇文章。湘南起义之所以得到了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因为湘南地区党组织依靠像伍若兰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高了群众的觉悟。朱德关注的那篇文章就是一篇起义宣传文章。这使他理解了在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后面有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力量支持,他对文章高度赞赏,禁不住向耒阳县的领导打听文章的作者是谁。当朱德知道,文章的作者伍若兰是一位已有两年党龄的青年知识女性后,他深深感到湖南大地真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同时,对伍若兰的爱慕之情也油然而生,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伍若兰:从结婚到牺牲

  1928年3月,朱德和伍若兰在耒阳结婚。伍若兰是一个很有革命理想的女性,她也考虑过朱德整整比她大了二十岁,但是她看出了朱德对她的爱慕之心的真诚,和对于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事业的忠诚。朱德成为共产党员前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他有自己原创的游击战术。靠着这套战术朱德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和军阀战争中战功卓著,官至少将旅长并享有优厚的物质待遇。在封建制度统治下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一个妇女一生要依靠父亲、丈夫和儿子生活,一个有地位和经济实力的男人娶妻纳妾也就顺理成章。朱德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在他当旅长时,给在老家由父母包办的元配夫人置下了房屋和土地,在云南昆明市和四川南溪县也买有房产和土地。朱德参加共产党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和亲友们过上好日子,而是为了更广大的中国人民。伍若兰理解了朱德,他们两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朱德对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正是这种认识,使伍若兰和朱德结合后演绎出古往今来男女相爱的最高境界——为了自己的所爱可以奉献一切直至流血牺牲。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朱德和伍若兰的结合也不失浪漫性,耒阳现在还保留着伍若兰用过的梳妆台。他们婚后一个月,即1928年4月,朱德、陈毅就率湘南起义军一万多人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4军。

  朱毛会师的队伍里有伍若兰的身影,她是红4军29团宣传队的队长,最早的红军女战士之一。她深入农村宣传、发动群众,英姿飒爽地战斗在罗霄山脉的万山丛中。井冈山的崇山峻岭上,留下她坚定的脚印;陡峻的悬崖峭壁上,有她写下的标语。红4军军部的命令、文告中,浸透着她通宵达旦、辛勤工作的汗水。为了适应险恶的战争环境,伍若兰还练就了双手打枪的本领。至今,井冈山上还流传着这位“双枪女将”在七溪岭、龙源口战斗的传奇故事。

  1929年1月,蒋介石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3万多人分5路向井冈山进攻。红4军军委、红5军军委和湘赣边特委召开了60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为了应付敌人的“会剿”,会议决定:彭德怀带红5军防守井冈山,朱德、毛泽东带领红4军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运动游击,实行“围魏救赵”的战法,以解井冈山之围,并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1929年1月14日,伍若兰跟随自己的丈夫红4军军长朱德和3千多名红4军官兵离开井冈山,踏上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早的大部队运动游击战的征程。在转战途中,红4军沿罗霄山脉南下打了出去,l月19日先攻占了崇义城,l月23日又攻下大余县城。几天后蒋介石急调围攻井冈山的李文彬的21旅和刘士毅的15旅来围堵红4军。正在吃晚饭的红4军将士仓促应战,损失几百人后,在朱德指挥、毕战云带领的特务营掩护下,毛泽东率红4军军部安全撤出大余。之后,红4军处境异常艰险,为了摆脱敌人,转战在粤赣边界的大庾岭一侧。但是,敌人并不甘心,继续对红4军穷追不舍,数九寒冬的南岭深山冰雪不化,身着单衣的红4军官兵要每日行军几十公里以上,有时,急行的红4军和追击的敌人之间相距只差十几公里。

  1929年2月2日,在寻乌县的项山圳下村,天还没亮,敌人的追兵就到了。这次敌人来得非常隐蔽,负责外围警戒的红4军28团团长林彪稍一抵抗就带着部队退了下来,红4军军部完全暴露在敌人面前。在这危难时刻,军长朱德带领军部警卫排官兵冲了上去,伍若兰紧随其后。他们用密集的火力顶住了敌人,掩护毛泽东等人撤退。战斗十分惨烈,敌人倚仗兵力优势围追堵截。陈毅差点被敌人捉住,脱掉大衣、扔掉毯子才跑脱。后来虽然有彭睽带着他的连队和其他红军连队冒死救援,但是狡猾的敌人已从枪声中听出朱德、伍若兰和警卫排官兵用的是连发枪械,由此判断出,其中必有红军的大官,从而紧紧咬住不放。为了摆脱敌人纠缠,朱德和伍若兰带领警卫排只好兵分两路,交替掩护,边打边退。朱德带着身边的几个警卫人员跑了十几公里才摆脱了敌人。但伍若兰却再也没有回到朱德身边。战斗结束后,红军派人去寻找,经过打听才知道,伍若兰在掩护撤退时腿部中弹负伤,趴在地上还狙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妇女和儿童在战争环境下均属弱势群体,本该远离战争。但伍若兰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她为了实现理想而投身于革命,为了爱情甘愿去牺牲。我们绝不能小看伍若兰的英雄行为,若从家庭的观点上看她保全了自己的丈夫,而从中国革命高度上看,她保护了红4军的统帅,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保住了总司令。壮哉!巾帼英雄伍若兰!

  1929年2月9日—11日,在江西瑞金以北的大柏地,红4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被陈毅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整个战斗全歼了刘士毅的两个团,活捉了两个团长,缴获了36挺机枪,数百支步枪,扭转了红军在赣南的被动局面。据红4军老战士回忆,红军在一条狭长的山谷地带布下了一个口袋阵,敌人被包围后,拼命突围,红军将要弹尽粮绝,就在最后时刻,是军长朱德端起刺刀率领红4军官兵冲向敌群,给红军官兵极大振奋,使战斗立刻出现了转机。敌人倒下了一片,活着的也举枪投降。

  1929年2月12日被捕后的伍若兰在赣州惨遭杀害,年仅23岁。当时通讯落后信息不通,2月13日,红4军乘胜进入宁都,朱德反而大病一场。2月17日,红4军进入东固后,朱德才知道妻于伍若兰已经牺牲。一对恩爱夫妻、革命伴侣从此生死分离。他们两人没有共同的孩子,朱德手里只有伍若兰做的一双布鞋。其实自从伍若兰被捕后,朱德身上就产生了一股不懈的动力,支持着他和反动派斗争到底,革命到底。

  这次我到耒阳,才知道伍若兰的烈士证是在她牺牲54年后的 1983年发的,我听到后都心痛!她为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牺牲,但是共和国成立后的35年里,她却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烈士,这是何等怪事!真是历史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让我们后人无法理解。她的父母兄弟很早就从党的地下交通员处知道她遇难的消息,伍若兰被害,反动派把她的头颅割下悬挂在赣州城头示众,然后登报广为宣传,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不知此事的人很少很少。直到1978年康克清专门为伍家之后写了证明,政府才在伍若兰牺牲54年之后,承认其为烈士。真是为革命牺牲何其容易,被承认为烈士何其难矣!

  然而,伍若兰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耒阳人民没有忘记她,湖南人民没有忘记她,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她!今天在独立统一的共和国里,过着安定祥和生活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的先烈们。伍若兰的名字和身影永远留在了《朱德自述》和其他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粟裕、邓华、欧阳毅、王紫峰、康克清、曾志等人的传记和回忆录里。她的丈夫忘不了她,她的战友们永远怀念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朱德年谱》,把伍若兰是朱德夫人的事实和伍若兰英勇牺牲的历史纪录其中。我父亲的遗作《朱委员长家谱》恭恭敬敬地把她写进其中。在四川仪陇朱德纪念馆的家史陈列部分,把她和朱德几位夫人的简历一同展示出来,以告慰后人。

  在耒阳,我和表姐朱玉珍见到了伍若兰的侄子、侄女们。他们都是年龄60多岁、70多岁的普通退休干部和职工。我哭了,我对伍家之后说: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我们的感激之情。朱德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他早年的求学来自于整个家族和亲友的支持。在他身上,寄托着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几房人和几代人的希望。朱德的胞兄胞弟前后死在了护法战争的战场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的外甥、儿子、侄子又前仆后继地参加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让他的侄子朱刚(朱玉珍之父)和外甥刘承烈(我的父亲)先后两次回到四川仪陇老家,将家族中各房正值入学年龄的10个孩子接到北京,由朱德、康克清夫妇亲自抚养,把他们都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至此,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离别,朱德家族成员又和朱德一家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们每个人对伍若兰的感恩和崇敬发自内心,并把这种感情传给了家族中的下一代。我们永远会记住伍若兰这个美丽的英名。

  今年是共和国诞生60周年,也是伍若兰烈士牺牲80周年。朱德早年曾对奋斗牺牲作过如下感叹:“起义发难之地,将士死亡者多矣!受名受福者皆后起也,立祀恤抚之义也。”我仅以此文表达对伍若兰烈士的怀念之情,也向伍家的后人以及千百万为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亲属、后代们表达景仰之意。

  伍若兰是为理想为爱情而献身的中国近代优秀的知识女性。由于她和许多革命勇士的壮烈牺牲而引起了一系列变化:红4军反败为胜、中央根据地创立与壮大、新中国的诞生、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与老一辈革命者的英勇奋斗、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分不开。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作者是朱德胞妹朱九香的孙女)

     

(责任编辑:林斌)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