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与汪荣华如何谱写抒情动人的浪漫曲

2010-09-08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刘伯承和汪荣华是一对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相爱而结合的革命夫妻。在极具悲怆、凝重、艰难、曲折、痛苦、奉献甚至牺牲的长征途中,他俩的恋爱、结婚有轻松、愉悦的成份吗?有的

  刘伯承和汪荣华是一对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相爱而结合的革命夫妻。在极具悲怆、凝重、艰难、曲折、痛苦、奉献甚至牺牲的长征途中,他俩的恋爱、结婚有轻松、愉悦的成份吗?有的话,又是如何谱写出抒情动人的浪漫曲的?

  一

  1935年6月的一天,红一方面军的先头团--第二师第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先头团--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胜利会师。那一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代表团从抚边赶到两河口,欢迎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红四方面军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和欢呼中央代表团的到来。在中央代表团成员中,有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洛甫、博古等,刘伯承以军委总参谋长的身份参加。他有着宽阔魁梧的身子,穿着整整齐齐的军装,腰间扎着皮带,腿上打着裹腿,脸上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既具有学者风度又具有军人气质,最为引人注目。

  站在欢迎行列里的红军女战士汪荣华,不知道这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刘伯承。当刘伯承向她走过来时,经身旁的参谋陈明义指点,她才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红军领导者。在汪荣华的心目中,刘伯承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汪荣华是安徽六合县人,1931年到大别山参加了红军。她革命意志坚定,对工作兢兢业业,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吃苦耐劳,而且为人正直、善良、淳朴,很会体贴、关心人,与她在一起工作的同志没有一个不称赞她的。

  汪荣华记得几年前在大别山刚参军的时候,就曾经听到一个红军老首长给她讲过刘伯承的故事。诸如护国、护法战争中名震巴山蜀水,沪顺起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时主持参谋团,留学苏联时组织远东工人游击队,从长江局军委书记到红军总参谋长等等。后来长征开始后,关于刘伯承的故事更多,他协助毛泽东指挥的智取遵义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在红军中传为佳话。特别是红军部队通过彝族区时,刘伯承为了顺利通过彝族所控制的地带,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这更成为红军上下传扬的佳话。因此,在汪荣华的想象中,刘伯承应该是一个非常粗犷的,十分高大的彪形汉子。但是,当她亲眼见到刘伯承的刹那,才发现真实的他原来是一位英俊潇洒、安静儒雅、严肃中不乏慈祥和蔼的人。第一次见到刘伯承,汪荣华就在心中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

  随后不久,为了北上,中央军委制定了《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决定一、四方面军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包括一方面军之一、三军团及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包括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及一方面军之五、九军团。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

  正巧在这个时候,汪荣华被调到总参谋部四局工作。这段时间,她和刘伯承同在总部机关,几乎每天或隔几天总能碰面。有天过草地时,刘伯承看见汪荣华一瘸一拐地跟着队伍走,就把自己的马让给她骑。此刻,汪荣华不由一怔,心里直敲小鼓:刘总长年龄大,眼睛又不好,我哪能骑他的马呢!于是便怀着感激的心情谢绝了首长的关心。有了刘伯承的这份关心,她顿觉力量倍增,什么困难都无所畏惧了,步伐也自然加快了许多。

  二

  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经万里转战,成功地摆脱了追敌,于1935年4月底,渡过金沙江,在中甸短期休整,随后分途北进,翻过玉龙雪山,进入藏民地区。7月2日,齐集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孜,任弼时会见了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朱德、刘伯承将张国焘对抗中央、反对北上抗日,擅自另立中央的恶劣行径,完完全全地向任弼时作了介绍,并着重指出,红军的团结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当前,只有团结一致,冲破重重阻力继续北上,到陕北与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会师,共同抗日,才是唯一正确的进军路线。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与朱德、刘伯承并肩携手,跟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展开了一系列的坚决斗争。

  在共同与张国焘进行斗争的关键时刻,任弼时亲眼看到了刘伯承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崇高的品德,认为刘伯承是自己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同志。二人心照不宣地都将对方视为知己。一天,任弼时与他的夫人陈琮英在闲聊中谈起了刘伯承的家事。当他们了解到刘伯承形单影只、伤残的身体无人照顾的境况后,顿生怜爱、同情之意,马上就商量着想给刘伯承寻找一个合适的对象。最后,一致选定了红军女干部汪荣华,觉得她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好同志,随即就介绍她与刘伯承相识。从此,刘伯承与汪荣华交上了朋友,谈起了恋爱。

 

 

  这年的汪荣华芳龄19.她体质健壮,个子高挑,五官周正,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个俊秀、聪慧而又朴素的女子。青春焕发的她穿着一身红军军装,戴上缀着五角红星的红军帽,英姿飒爽,格外引人注目。

  三

  1936年的春天,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警卫员黄兴正来到红军女干部汪荣华面前,两腿并拢行了个军礼,笑脸灿烂地把一封信交给她,兴奋地说:"汪荣华同志,这是我们刘总长给你的信,首长嘱咐我一定要当面交给你。"

  汪荣华接过信,仔细端详片刻,发现笔迹工工整整,全是蝇头小楷,多遒劲潇洒啊!这会儿,她忽然想起不久前初次与刘伯承相识的情景,心房不由高兴得乱跳,那兴奋,那激动,不亚于当年参加红军。甭看她平时有说有笑,活泼大方,此刻却有些腼腆。她抬头看看黄兴正,略带羞涩地微笑着向小黄致谢。

  当年还是个顽皮、好奇的十六七岁的小伙子黄兴正凭着直觉,他感到这封信不同寻常,便似走非走地闪到一旁,双眼眨也不眨地凝视着汪荣华,偷偷观看她的表情。他发现,汪荣华看信后脸红了。当晚,黄兴正向刘伯承身边的参谋陈明义报告了这条新闻:"今天早晨,刘总长让我送了一封特殊的信。""噢,送一封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陈明义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如果说这也算得上机密,那么你天天都有说不完的机密啦!""你可别小瞧那封信,"黄兴正神秘地说,"昨天刘总长办完公事,磨了一盘浓浓的墨,用蝇头小楷写了好几页信,然后亲手叠好装进信封,没想到……嘿!还叮嘱我当面交给汪荣华同志呢!"

  没等陈明义接上话茬,黄兴正绘声绘色地继续说道:"我拿着刘总长的那封信,一路跑步来到汪荣华跟前,规规矩矩地交给了她。没料到,她拆开信看了一两页,就不好意思地红了脸,低下头,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脚尖。这一连串的举动,好像在告诉人,她与刘总长有了什么瓜葛,你说是不?"听黄兴正这么一说,陈明义不由有点兴奋起来:"你讲的当真么?"黄兴正点了点头说:"哎,军中无戏言,我敢保证句句是实。"

  见黄兴正一脸的认真劲儿,陈明义深信此事当真,他半天也没有再吭声。他暗自思忖: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张,现在四方面军已经是第二次过草地了,处于逆境中的刘总长,此刻确实非常需要友情和温暖的慰藉。如果汪荣华能理解首长的心绪,给首长写封回信,哪怕只写上"同意"两个字,那该有多好!

  想到此,陈明义真想找汪荣华谈谈,可又一想,这样的事别人毕竟不好插手,想替首长做点什么又觉得不好办。

  目睹陈明义半天都沉思不语,黄兴正耐不住了,索性直问:"陈参谋,你还没有表态,这件事究竟算不算机密?你说说吧!"陈明义点头说道:"算啊!算啊!可我得提醒一句,你要把嘴放严实点儿,不要对第二个人讲此事,免得刘总长知道了生气,也免得我们这些人帮倒忙。"黄兴正"嗯"了一声表示答应。然而,没过几天,这件"机密"还是在部分同志中传开了……

  接到刘伯承委婉表明心迹的求爱信的这天,汪荣华辗转难眠,心潮起伏不平,因为这么一件一生中的大事,对于任何一位年轻女性来说都是应该慎重考虑和对待的。她想:刘伯承功劳大,政治思想水平高,军事指挥艺术好,他跟随中央进行长征,出任了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为智取遵义、四渡赤水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而自己呢,只不过是红军中一个普通女兵,阅历浅,能力弱,至于思想、文化水平和其他诸方面,都远远不能与他相比。若比,他宛如一棵挺拔的青松,显得巍然高大;而她,只不过是青松下的一棵小草,不免过于渺小。这种青松与小草的交往,如何能有美满的结局呢?汪荣华前思后想,顾虑重重。她担心自己年轻、无能,挑不起作为刘伯承的伴侣应该挑起的担子……但是,她又不忍心拒绝刘伯承发自内心的这份真切感情,更何况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在心底藏着一份对刘伯承的敬慕呢!

  在难舍的犹豫之中,在刘伯承很有分寸的追求之下,汪荣华和刘伯承在清源河边第一次约会了。

  那天傍晚,部队宿营在一个名叫曲子镇的地方。太阳刚刚落山,云蒸霞蔚,远景近影均被披上了一层朦胧而梦幻般的色彩,景色十分迷人。

 

 

  当时,二人的散步约会不经意间还是让人看到了。参谋陈明义在清源河边洗衣服。忽然,黄兴正跑来报告:"陈参谋,刘总长与汪荣华的事,有门儿了!你瞧,俩人并肩在那边散步呢!"陈明义连忙抬起头来,顺着黄兴正的指处望去,在绯红色的霞光中,刘伯承与汪荣华正肩并着肩踱着步。调皮的黄兴正,望着他俩朝这边走过来,而且越走越近,急中生智慌忙隐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

  汪荣华的心第一次泛起爱情的浪花。她觉得,眼前这英俊无比、才华横溢的刘伯承,正是自己心目中一心想寻找的可以托付终身的那个男子汉。说真的,她羞于去向月老道谢,心里却十分感激任弼时和陈琮英夫妇俩的这番好意……

  刘伯承见汪荣华望着清源河的碧波出神,半天都没有吐出一个字来,连忙不解地问道:"小汪,你在寻思什么呀?"

  这一问一下子阻断了汪荣华十分活跃的思绪。她羞红着脸说:"我在想,我这个人太幼稚,不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这是汪荣华发自肺腑的大实话。

  望着汪荣华忧虑重重的目光,刘伯承似乎觉察到她难言的心思。他沉思了一会,像有许多话要说,又似乎不知从哪里说起。再沉思片刻,才婉转地说:"小汪,不知为啥,我总觉得你还有些话要说,可又没有说出来,是不是啊!"

  汪荣华笑了笑说:"在你这个总参谋长面前,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知道的,我的知识太浅薄了。"

  "噢,恐怕问题的根子正在这里。"刘伯承微微一笑,诙谐地说:"总参谋长又怎么样,他也是普通一兵咧!俗话说,兵对兵,亲加亲,有啥子话都可以讲的嘛。"

  刘伯承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这几句话,说得汪荣华眉开眼笑,心里豁然开朗了许多。她觉得刘伯承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坦诚地说:"我是个普通农民的女儿,文化低,知识浅,又不懂军事,对战略战术更是一窍不通,与你相比,不论资历、学识和其他方面,都相差十万八千里,咱们结合,怕是不大合适。"

  刘伯承听得出汪荣华说的是发自内心的话,他和蔼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坦诚亲切地说:"你讲的这些,其实没有啥子关系嘛!要讲出身,我刘伯承也是农家子弟,祖父还当过吹鼓手呢。正因为这事,那年我去考秀才竟然被县官逐出了考场。因为穷,我们才出来闹革命来了。我们的结合是自由恋爱,只要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就能志同道合地生活战斗在一起,也能用持久不衰的感情努力维护家庭亲密无间的关系。婚姻的幸福并不建筑在资历和学识上,而是建筑在心心相印的依恋、理解和互相尊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共同的理想和事业,至于文化水平,可以努力学习嘛,我可以帮助你。"

  刘伯承这一席推心置腹、坦诚相见的话语,驱散了汪荣华心头的疑云,此时此刻,她更加敬重刘伯承的高尚品德和完美情操。

  刘伯承与汪荣华的这次初会话题谈得很多,也很深。两人还谈到同张国焘的斗争,谈得很投机。最后,汪荣华关切地说:"你眼睛不好,给我写信,用毛笔写那么工工整整的小楷,多费眼睛啊!"刘伯承丝毫不掩饰初衷,坦诚地说:"第一次给你写这样的信,当然要严肃认真啰!"说罢,刘伯承望着汪荣华开怀地笑起来,笑声里充满了喜悦和幸福。听见这种笑声,汪荣华也不由得笑起来。

  四

  清源河的谈心,虽然是第一次,但却使刘伯承与汪荣华心中的爱情得到了迅速的升华。这种感情的飞跃,连他们本人也不曾鲜明地觉察出。

  随后,他们在繁忙的军旅生活之余,只要稍有闲空,便在一起散步、谈心。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刘伯承帮助汪荣华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有时候,汪荣华也帮助刘伯承缝补衣服,做点针线活儿。在他们的眼中,并不把这些只看作是一种互助,而是一种相恋的欢乐和幸福的感受。

  随着恋情的日益增进,这种欢乐情绪和幸福感受也越发强烈。这对恋人的洁美爱情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

  就这样,由任弼时夫妇牵线、搭桥,汪荣华怀着少女炽热、纯真和诚挚的心情,与风度英俊、满腹韬略的刘伯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从相识到相互爱慕,俩人产生了笃厚的爱情,直至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但是,这对长征中喜结良缘的革命情侣的婚姻殿堂却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雪山草地,万水千山!

 

 

  1936年的中秋佳节,这一天,他们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小镇--甘南,举行了极为简朴的婚礼,结成秦晋之好。

  新婚之日,刘伯承和汪荣华的新房里既没有柜子也没有箱子,只有一张简单的木板床,床上垫着一个旧褥子,上面铺了一个旧白布床单,连床新被子都没有。作为红军高级将领的刘伯承,甚至连一件新衣服也没有给新娘买。但是,婚后他们一直互敬、互爱、互谅,被全军传为佳话。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婚,他们原本就没想过安生的日子,婚后不到一周时间,刘伯承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率领红军大学从甘肃成县向环县的曲子镇转移,新郎和新娘双双并肩踏上了新的征途。

  五

  在继续进行艰难险阻丛生的万里长征途中,当翻越一座大山时,忽然隐隐传来飞机引擎嗡嗡的响声。刘伯承抬头一看,只见一架敌机钻进山谷,正朝着行进的部队飞来,他当机立断,沉着地指挥大家分散隐蔽。转眼间,飞机就在头顶上轰鸣着,单调,沉闷,从响声判断是一架轰炸机。瞬间,它从苍穹和青山间钻出,在空中兜了个圈子,旋即猛地朝大伙隐蔽的地方俯冲下来。一阵疯狂的机关枪扫射之后,一个圆柱形的闪光体,像一片枯叶向下飘坠,晃晃悠悠,越跌越低,眼看就要撞着地面。这时,炸弹爆炸了!山间烟雾浓浓,气浪滚滚,充满硝烟火药味。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过后,刘伯承和汪荣华发现,他们各自都负了伤。刘伯承伤在臀部,不能动;汪荣华伤在小腿上,包扎一下还能慢慢走。警卫员也受了伤,鲜血从豁口里往外涌,染红了军衣。

  危难之中见真情,危难最是考验人的时候。新婚不久的刘伯承和汪荣华勇敢地接受了这次考验。许多年后,这两位老战士曾经回叙起自己婚恋中的这个小插曲,讲出了不曾披露的爱的震颤。

  那时,刚刚进行过一场激战,部队已经前进了,周围到处都有敌人活动,呆在原地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一向足智多谋的刘伯承,自然不会一筹莫展。他考虑到警卫员伤太重,动弹不得,惟有汪荣华的伤轻些,应该让她马上离开这里。能减少一个人的牺牲,就是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于是,他对汪荣华说:"现在数你伤轻,你赶快去追赶部队,报告情况。"这种爱心发自肺腑。

  可坐在山坡上的汪荣华听了这话,心里觉得很不安。她十分清楚,刘伯承被弹片炸伤了臀部,失血较多,呆在此处不能动,实在太危险了。万一敌人搜山,他往哪里躲藏?因此,她忧虑重重,摇了摇头说:"不,我决不能丢下你不管,要走咱们一块走,要死咱们就死在一起吧!"

  "荣华同志,你应该冷静些!"刘伯承既严肃认真又充满感情地说:"现在处境很危险,呆在这里,咱们都可能牺牲。你才19岁,还很年轻,你身上的担子还很重,应以革命事业为重。眼下最关紧要的是减少牺牲,保存革命力量,丝毫不能凭个人感情办事!"

  "可是……"汪荣华说着,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坡上,脸上带着一种痛苦的神情。她突然觉得刘伯承的话像一股暖流浇注着她的心,不由地泪水夺眶而出,她同时清晰地感到在她有生以来的19个春秋里,很少得到像刘伯承这样的挚爱,她也要用火热的爱来回报像火一般爱她的人。所以,她凄然叹息一声,继而凝视着刘伯承,颤声说:"伯承,可别让我离开你,让我留下来照顾你吧!"

  话音一落,汪荣华便垂下头,沉默着,等待着……要说难舍难分,刘伯承也同汪荣华一样。他们新婚只有几天,俩人在一块的日子太少了,怎么舍得就这样分离呢?但是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刘伯承宁愿自己承担牺牲的危险,也要把安全让给自己心爱的人。他望着汪荣华那双充满无限爱意的泪眼,忍着伤痛继续劝说她,抚慰她:"荣华,我们会隐藏住的,会保存自己的,你放心走吧!"他见汪荣华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又接着说:"如果你没负伤,搀扶着我,我们可以慢慢走,可你看看自己的腿,这样能行吗!"

  这一点汪荣华不得不承认。她下意识地垂下头,看了一眼她那条还在流血的腿,渗出来的血已经把绑腿浸透染红了。她从刘伯承严肃而坚定的话语里,感受到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革命事业、对新婚妻子的深沉的爱。她觉得刘伯承说得有理,便把全身气力用在臂膀上,两手撑着地面慢慢地站了起来,蹒跚着向前跨了几步,又蓦地想到刘伯承和警卫员的安全,不由站住了,她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的。担心、忧虑、痛苦、期待、祝福,千情万绪全都包容在这样几句充满感情的话语里:"你们千万要隐蔽好,千万别移动地方,我追上了部队马上回来接你们!"

 

 

  在刘伯承的催促下,汪荣华抬腿准备走了,但是正当她迈步的时候,她又是那么依依不舍,再次和刘伯承握手后,才上了路。她朝前走着,不时地回过头去看,刘伯承还坐在那儿,慈祥的脸上,噙着泪花,挥着手儿,送她远行。

  极为幸运的是,汪荣华走了没多久,收容班长白高山带着全班同志上来了。他看见刘伯承和警卫员并排坐在山坡上,赶忙上去救护首长和战友。白高山搀着刘伯承挪动一下身子,不由一惊,身子底下殷红的血水,早已聚合成一滩,凝成了一团团血块。刘伯承望着白高山惊颤的神情,不紧不慢地摘下眼镜,用手帕擦了擦镜片上的尘土,十分平静地说:"没啥子关系,闹革命,流血负伤是常事,世上哪有不流血的革命?红军就是从血泊里站起来的!现在,我们得想办法继续前进,在这里停留久了很危险。"

  当时的处境确实艰难,既无马匹又无担架,白高山只好替首长和战友简单包扎一下,然后让几个战士搀扶着刘伯承慢慢走。走着走着,不出二三里,就赶上了汪荣华。她由于小腿负伤,走起来很困难,就在她坐下来小憩一会儿时,忽然,她看见山路那边走过来一大群人,全都穿着浅灰色的衣服,一眼就能认出是自己的同志。她慢慢站起来,远远发现几个战士架着一位胸肩宽阔、身材魁梧、戴副眼镜的人,一霎那间,她百感交集,双眉舒展,赶忙上去扶住刘伯承,深情地说:"伯承!是你!你可把我急坏了……"

  就这样,刘伯承和汪荣华克服千难万险,相携相爱地走完了长征。长征结束之后,紧接着是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直至新中国的诞生……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从长征中相爱结婚的这对红色伉俪一直互相信赖、尊重,真诚相待,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们生死与共,相濡以沫,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为后人树立了爱的楷模。

(责任编辑:林斌)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