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谈话:反封建只做了一半

2011-08-16  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共产党人应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是正确的“错误观”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党历史上很多革命领导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共产党人应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是正确的“错误观”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党历史上很多革命领导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错误观”,即对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领导人,特别是一些犯过“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如、李立三、张闻天(洛甫)、李维汉(罗迈)等,一旦他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之后,经过痛苦的思想认识,在后来的革命历程中随时勇于修正错误,并且敢于坚持真理,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正确的“错误观”,值得今人思考。

   从挫折和代价中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难能可贵

    党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左”倾错误,尽管背景和形式不同,危害亦有大有小,但都发生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之上。换言之,是马克思主义东渡,特殊的中国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任何一种能够形成“左”倾错误的原因,都应该从这个客观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中国革命的舞台上去寻找,而不能简单粗率地归咎于个人。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上述那些曾经犯过“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就是从挫折和代价中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难能可贵,并且进而坚持之的。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许多仁人志士在寻找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有的出国领略了异邦——“外面的世界”的“精彩”,这种中外的巨大反差使他们自然迸发出一种激进的革命激情,如瞿秋白对于新生俄国“饿乡”的憧憬,李立三等对苏俄“新世界”的企盼,等等。这种兴奋的激情,加之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的有限认识、粗率理解,在那个涌动着青春和朝气的时代,不免要受到为之颠踬的代价。

    瞿秋白主张过不合实际的“一次革命论”,当然,他的思想来源是共产国际代表的“不间断革命论”,这位具有诗人和作家气质的领导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惨烈氛围中,简单把中国革命等同于“十月革命”式的“围城”,从而导致革命的损失。但此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尽管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处分和对待,仍然忠诚于革命事业,并对新的“左”倾错误保持了必要的警惕,且将之与自己的错误相联系,着重从思想上予以重视,这就是他曾说过的:“‘立三路线’不过是我‘六大’以前错误观点的发扬光大,‘立三路线’也可以叫‘秋白路线’。”最后,他因为被又一次的党内“左”倾错误所排斥,未能随队参加长征,进而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责任编辑:曾丽飞)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