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之子回忆父亲

2011-11-02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55年1月,邓子恢(中)在广东从化进行农村调查。图片来自《邓子恢画传》 一个晴朗的上午,邓淮生回到办公室……


  1955年1月,邓子恢(中)在广东从化进行农村调查。图片来自《邓子恢画传》
 

  一个晴朗的上午,邓淮生回到办公室,泡上绿茶,关于父亲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历史细节,便如杯中的茶叶翻滚舒展开来。

  父亲邓子恢,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淮生是邓子恢的三儿子,退休后担任新四军研究会的秘书长。

  "我父亲经常讲到,中国小农经济有上千年历史,农民的习性是非常实在的,只有看到自己的利益才会去支持你;而个体变集体,小生产改大生产,无疑会触犯他们的利益。"

  --邓淮生

  1952年8月4日,毛泽东批示:国家增设机构,调地方各局书记来中央工作。彼时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而邓子恢便是其中的一位政治明星,主管关涉近4亿农民利益的农业工作。

  邓子恢向毛泽东报到时,以"农民的统帅"被委以重任;而在十年任职期间,他却先后遭毛泽东批评为"小脚女人"、"资本主义农业专家".邓子恢"想不通"个中逻辑,最终主动向毛泽东辞职。

  而历史精确地揭示,邓子恢在农业建设方面的探索意义非凡--其"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等命题便在1978年之后上升为国家纲领。在吊诡的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革命先辈对农民、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以及敢于直言、不怕丢官的铮铮铁骨。

  "还是主席做统帅,我们当助手"

  1952年下半年,中国面临新的形势:土地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顺利,抗美援朝开始和谈。8月4日,毛泽东批示同意刘少奇的建议:国家进入建设时期,由于工作繁重,需要增设机构,调各中央局书记来中央工作。邓子恢时任中南局第二书记,被毛泽东点为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1953年元旦刚过,邓淮生才11岁,还不清楚父亲为何要去北京工作。"我们住在武汉,一纸调令下来后,全家便赶紧坐火车赶往北京".

  到京没几天,邓子恢同杜润生一道向毛泽东报到。毛泽东热情地接见了他们,称要把开展互助合作当作新时期一项历史任务,争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子恢同志,调你来做农民的'统帅'."邓子恢赶紧回应:"还是主席做统帅,我们当助手。"

  邓淮生回忆说,父亲上任不久,中央在北京西郊新建了农工部的办公室,一家人便搬出了中南海,入住这座后来被称为"二号平房"的院子里。那一年,邓子恢57岁。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一生中最大的挫折也逐渐拉开了序幕。

  互助合作即是集体化、规模化的意思。邓子恢有根据地土改的丰富经验,出于对农民的深刻了解,认为互助合作绝非朝呼夕至之事。

  "我父亲经常讲到,中国小农经济有上千年历史,农民的习性是非常实在的,只有看到自己的利益才会去支持你;而个体变集体、小生产改大生产,无疑会触犯他们的利益。"邓淮生回忆。

  在毛泽东指示的压力与尊重现实的两难之下,邓子恢最终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并开始纠正工作中已经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

  然而,在10月,毛泽东提出了"办合作社只要合乎条件,那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同一年,在第三次互助合作会议期间,毛泽东第一次针对邓子恢作出批评,认为他"稳步而不前进".

  "你的思想要用大炮轰"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