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藩养子申再望(左)与申国藩侄子申沛昌(右)代表镇川镇党委、政府和申姓亲戚向老人赠送陕北剪纸《贺寿图》
百岁老人革命人生
申国藩,1911年出生在榆阳区镇川镇瓦岗寨村,1926年在镇川小学读书时就参加共青团,积极开展学生运动。在陕北地下党马明方、郭洪涛等同志的领导下,她16岁时转为共产党员。年轻的申国藩利用家庭是富商的社会影响力及商贸交易渠道,秘密为游击队筹集款项、购买枪支弹药,壮大革命武装。她的无私奉献和积极革命精神,得到组织的肯定之后她担任中共镇川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
1933年,陕北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地下党员王兆卿、毕维周、崔明道等6位同志壮烈牺牲在无定河畔,申国藩也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但她始终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经过艰难曲折,申国藩终于找到党组织,并根据组织的安排,她东渡黄河,参加了红26军。在部队,申国藩学会了骑马打枪,成为一名作战英勇的战士。有一天夜里,敌人包围了红军部队驻扎的村子,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她只身一人鸣枪吸引敌人,并朝大山上跑去,敌人紧追不舍,她毅然跳下数十米高的山崖,躲过一劫,但从此留下脑震荡的后遗症。此后她所在的部队编入贺龙和关向英领导的八路军120师,这支部队在晋西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申国藩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巡视员、晋绥分局妇女部长、宣传部长,配合八路军120师、解放军晋绥分区开展工作,并两次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与张达志结婚。由于长期身处艰苦的战争环境,申国藩的身体健康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在一次转战途中,她怀的孩子流产了,自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后主动与丈夫离婚。
1949年冬,申国藩随贺龙司令、李井泉政委的18兵团南下四川,战友李井泉、肖里夫妇(李井泉1950年初任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兼行署主任。1952年秋,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兼省政府主席,中央西南局第三副书记、西南军区副政委)十分关心申国藩,将自己幼小的儿子李在望(改名申再望)送给申国藩抚养,圆了她当母亲的愿望。此后组织上让她担任成都育才学校的校长,部队上将大量南下随军、从政人员、烈士等人的孩子交给她,寄托在她的学校,对此她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当起了众多孩子的母亲,使这些孩子一个个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领导干部、教授、高级工程师,成为新中国有用的人才。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申国藩为了胜任新的工作,提出到重庆西南党校学习文化,并且顺利得到组织上的同意。此时,她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学习压力很大,但她既照顾好了孩子,也圆满完成了学业。毕业后,申国藩担任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是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第一位女院长,当时分管刑庭和民庭工作,她也是成都第一位站出来用《婚姻法》保护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人。60年代因工作需要,申国藩被调到成都市委工作,提任监委常委(监委就是现在的纪律检察委员会),负责监督干部,清查违纪问题。
“文革”中,申国藩因为收养了李井泉的儿子,被造反派斥为“李井泉安插在成都市委的黑手”,其存款被冻结,工资被扣发,每月只发生活费30元,并勒令她搬出市委大院里的住房,改住在小木板房里,每天写交代材料,不许外出。
1968年初夏,外地来了一伙“造反派”,强迫申国藩跪在木凳上,对她又打又骂。她以死抗争,用口袋里的一把小指甲刀割了手腕上的血脉。
“造反派”发现后,为制造“跳楼自杀”的假象,竟把申国藩从窗户扔出去。可是她坠地之前,先是被电线绊了一下,又落在松树丛上,最后才滚到地上,虽然手脚和数根肋骨骨折,左额骨摔裂,却没有死,整整昏迷了一个星期才醒过来。
对于“文革”经历,申国藩胸怀宽广,从不抱怨,也不记恨和追究那些“整”过她的人。她说,“文革”中很多人受了蒙蔽,是认识问题,改了就好了。
“文革”后,申国藩退居二线,1984年离休,享受省部级待遇。离休后她更牵挂自己的家乡,每每听说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她都特别欣喜,家乡来人看望她,更让她兴奋得彻夜难眠。2008年9月,当申国藩得知家乡要建人畜饮水工程时,立刻主动寄上1900元。同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之际,瓦岗寨村村民欣喜地收到96岁老红军申国藩从成都寄来的汇款。老人在汇款单留言栏写道:“为瓦岗寨村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捐款。”老红军情系家乡的义举,博得了村民的高度赞扬。
(责任编辑:邹玉玲)漳州:推行服务台商台 | 图看最雷人的“中国吉 |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6-02儿童成人化,父母感慨伤不起
- 06-02纪念国之瑰宝宋庆龄逝世30周年
- 06-01红色体验游之革命温泉小镇——新泉
- 05-30年年好•节节高——成功之旅
- 05-27红色体验游:红色小上海——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