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光芒:才溪的春天

2011-05-25  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    作者:李迎春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站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新馆向外张望,周围是碧绿的稻田,然后是错落有致的民居,再远处是峰峦起伏的青山,似乎与一般乡村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却曾经怀疑它的安静,一个富甲一方、声名远扬的才溪怎会没有成片的工业区,怎会没有轰隆作响的大型机械呢?事实上,才溪除了一栋栋漂亮的别墅外,青山绿水还是那样悠闲地生长在这里,乡村还是那样纯朴地度过快乐时光。

  站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新馆向外张望,周围是碧绿的稻田,然后是错落有致的民居,再远处是峰峦起伏的青山,似乎与一般乡村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却曾经怀疑它的安静,一个富甲一方、声名远扬的才溪怎会没有成片的工业区,怎会没有轰隆作响的大型机械呢?事实上,才溪除了一栋栋漂亮的别墅外,青山绿水还是那样悠闲地生长在这里,乡村还是那样纯朴地度过快乐时光。

  近三十年来,才溪的命运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1993年春节,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射在才溪的土地上,才溪老板驾驭着50多辆奔驰、皇冠等豪华轿车从珠三角回到家乡,在319国道线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如今,名车、别墅已不再是才溪的专利,才溪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当年的风光不再,后来者已经站立在同一起跑线上,才溪拿什么来体现它的模范和光荣呢?才溪人在探索着。

  才溪像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几十年来被外界视为中国老区、苏区的模范。“干革命不怕牺牲,搞生产力争上游。”成为才溪人的真实写照。才溪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盛产能工巧匠,常年奔走于岭南、闽南等地。这种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行走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培养了才溪人不甘墨守成规,善于把握机遇的特点。对于大部分才溪老百姓的孩子来说,走向人生的第一课就是拿起榔头搞建筑。几年之后他们成为熟练的师傅或者小小的包工头,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改变着家庭的面貌。在这群人中间,又迅速成长起一批新老板或继续搞建筑,或办公司,或开矿山。老百姓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只要肯吃苦,肯学习,大都成为有用之材。除了建筑,善于思变的才溪人还找到了另外一种致富的手段,那就是种植脐橙。上世纪90年代初,才溪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种植脐橙,以突破单一农业结构。如今,全镇脐橙种植面积已达到8350亩,共有415户脐橙种植,去年总产达1700吨,年产值达到550万元。建筑和脐橙成为才溪的两大产业,一外一内相互补充,才溪人正在摸索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其实才溪不乏来钱更快的路子。才溪企业家、老板多,只要肯划出地块,鼓励他们回来投资办厂,才溪会比现在热闹的多。才溪的土地到处是宝。中国第一大金矿紫金山金铜矿三分之二的矿体在才溪境内,可才溪集镇没有一条路通向矿区,外界鲜有人知道才溪的地盘是真正的黄金宝地。反而,才溪为了保持青山绿水,在县人大通过了一项决议,在才溪的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等红色遗址所在的第一重山实行保护,不允许开采破坏。他们清楚地知道,保护环境比一时的发展经济更重要。才溪人的骄傲不是靠山吃山,而是在平地建筑万丈高楼。中国龙工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出生在才溪红土地,1993年创办福建省龙岩工程机械厂,从年生产装载机80台起步,如今中国龙工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50强,装载机市场占有率和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他以才溪人优秀的品质拓展了一个城市的产业,并使它成为全国的翘首,这种气魄传承了才溪人惯有的精神内核。才溪的建筑从建筑队到成为拥有众多一、二级资质企业的优势产业,建筑产业占农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如果说当年的才溪致富的标准是“财”字当头的话,现在的才溪则实现了“才”字当头的华丽转身。

  在新元果业的脐橙基地里,男主人是从事建筑业的老板,女主人在家里开辟出了一大片果园。如今,他们还在念大学的儿子王福如将脐橙基地与自家漂亮舒适的庭院结合起来,开发搞农家乐旅游。近年来,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宣传,促进了才溪红色旅游的日益升温,而农家乐旅游的开辟,使才溪的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前景。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没有喧嚣,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一如既往的传承,干干净净的发展,才溪的又一个春天到了。

 

(责任编辑:赖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