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庐山和毛泽东的对话,使刘源开始琢磨起自己的名字来,渐渐感到不太满意了。中南海的孩子,都叫他源源,他觉得这是小孩子的名字,将来长大了,人家还“源源”、“源源”地叫,多难为情。
于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父母提出改名的请求。父亲被说动了,思考了一番后,给他更名“鉴真”。父亲把这个新名字告诉刘源时,还和他交谈了许久,给他解析“鉴真”二字的涵义。
然而,没过太久,首都文化、宗教界举行了一次纪念鉴真和尚的活动。活动提醒了王光美:“鉴真”与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和尚同名。她不赞同这样改,改名之事被搁置了下来,但父亲那谆谆教诲,却烙在了刘源的心里。
通过改名对孩子进行教育,后来还发生过一次。
有一段时间,刘少奇发现丁丁做事漫不经心,学习也不认真,便把丁丁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在指出他的弱点和缺点后,刘少奇告诉丁丁,自己为他想了个学名“允真”。他对丁丁说:“爸爸希望你以后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努力、认真。”
丁丁在起用学名刘允真后,常常想着父亲的殷切希望,做什么事都比以前认真和投入了。从给丁丁起名“允真”,给源源起名“鉴真”看,刘少奇对“真”字还真有点偏爱。
在刘源等几个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妈妈不单单自己对子女要求严格,还说服其他和子女相关的人,不可对他们搞特殊和过于宽纵。
1959年5月10日下午,刘少奇在中南海的家里接待了平平和源源就读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陶淑范、褚连山等老师。
在认真询问了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后,刘少奇说:“平平和源源是我的孩子,你们的学生。有句老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今天请你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希望能严格要求他们。你们不严,我就不高兴。”
刘少奇望了望在座的老师们,突然发问:“平平和源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啊?”
老师们只顾听“首长指示”了,脑子一时还没转过弯来,都愣在那里。
“请你们说实话,他们好就是好,差就是差,或者哪方面好,哪方面差。我虽然是他们的家长,可是没你们接触的多,了解的多。”为了打消老师们的顾虑,刘少奇又补充了几句。
“平平和源源在学校里学习都很努力,他们生活很俭朴,对老师也很尊重,也能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们知道你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有缺点错误时,我们也敢批评,没有顾虑,从不护短。”一位老师想了一下说。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溺爱和娇惯,实际上是害他们,是对他们不负责任的表现。你们能严格管理平平和源源,我们非常感谢。”王光美肯定了老师们的这种态度。
另一位老师说:“你家的这两个孩子的勤俭和朴实,在全校是出了名的。”
“勤俭是一种美德。”刘少奇接过这位老师的话头,“不要说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就是将来我们的日子好过了,也还要提倡勤俭节约,学校和家庭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
“那次老师来,爸爸妈妈跟他们谈了很长时间。”事情已经过去40多年了,刘源还记得很清楚。
刘允真考高中那年,因成绩不理想落榜了。他因此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有的人想用刘少奇的名义,去学校为他讲情。刘少奇知道后,专门为此事召开了有工作人员参加的家庭会议。
“我的孩子们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不让填写父母的真实姓名,就是怕人家不好管理,搞特殊照顾。现在,好像高干子女上了初中就一定要上高中,上了高中就一定要上大学,而不管考得上考不上;参加工作就一定要当干部,而不管有没有那个能力!”讲到这里,刘少奇面露愠色:“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高干子弟就不能当工人、当农民、当解放军战士?我再次声明,我的子女绝不能搞特殊!”
刘允真最终没有靠父亲的关系上北京的名牌高中,而是根据考试成绩,进了北京郊区的一所寄宿制的半工半读农技学校。
临去学校前,丁丁向父亲告别。一贯神色严肃的父亲,这一次温和地对他说:“我支持你学点技术,但一定要刻苦努力。否则一事无成,到时候就谁也帮不了你喽。”
(责任编辑:林斌)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