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反教条主义”风波中的刘伯承(2)

2012-01-04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三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

  1949年11月,空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1950年4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很快,防空部队领导机构、公安部队领导机构、装甲兵领导机构、工程兵领导机构、铁道兵领导机构等等也相继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正从战争年代基本的步兵单一兵种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诸兵种合成军队。

  各军兵种相继建立,教育与训练全军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学会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题就提到了建军的重要日程上。

  1950年6月,中央军委成立军训部,任命第四野战军参谋长萧克为部长,统一指导全军的军事训练。军训部成立不久,中央军委又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创办军队院校问题。会议由当时领导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总理主持,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等参加。

  会议确定,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各类学校的基础上,改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的正规学校。各军兵种要新建自己的各级专业技术学校,全军首先创办一所教育训练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

  消息传到了刘伯承的耳朵里,他非常高兴,"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是他一贯的主张,也是他早已想办的事,现在有了希望,他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刘伯承提笔给中央写了一封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去筹建陆军大学。

  刘伯承在信中诚恳地写道:"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而干部培养中最难的又是高级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刘伯承的要求很快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决定派这位德高望重、身经百战的着名军事家去创办我军第一所高等学府,把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建军经验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刘伯承一到北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首先是选择陆大的校址。

  可这个校址究竟选在哪里好呢?

  刘伯承想起了南京的华东军区军政大学所在地,原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国防部"的院内。

  这个华东军大设在南京紫金山下,占地约3平方公里,房屋面积达47万平方米,院内绿树成荫,操场开阔,各方面条件较好。早在1949年5月,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开进南京时,就曾经去那里看过,并详细查看了那里的房屋、设施情况,向党中央做了专门的汇报。他希望将来能在这里办一所部队的高级学府,为部队培养专门的人才。

  刘伯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央批准了他的建议。

  1951年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刘伯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教学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问舰已相当严重"

  195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那是大人小孩都记得的岁月,那年叫作"大跃进".

  "大跃进"是个火红的年代。那个年代人们都很"浪漫",一亩地非说能产万斤粮,一个小铁炉子非说能出万吨钢。人们幻想着共产主义快来到了,大家吃上了大食堂,有饭大家吃,有福大家享。

  那个年代党内斗争也十分激烈。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