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反教条主义”风波中的刘伯承(6)

2012-01-04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三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

  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后来才知道,父亲那次检讨,是想保护一批同志,想让这件事平息下去。然而,父亲的想法太善良了,军委扩大会议的后期,斗争不但没有平息,相反越来越激烈了。

  萧克、李达等同志都受到了严厉批判。他们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检讨,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批判,但总不能过关,非要他们承认是反党才行。

  在斗争会上,蔡铁根大校看不过去,说了几句真话,当场被撕下肩章,推到台下看押起来。

  此后,这些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后来都受到了组织处理。萧克、李达被撤职,降职到地方工作,另外一些同志有的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有的被降职降级。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次反教条主义被作为一次路线斗争,批判变本加厉。郭天民、昊伟等被折磨致死。那位蔡铁根大校被当成"现行反革命"枪毙了。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之后,刘伯承回到了南京。

  随父亲到北京读书的刘太行没有回南京,他留了下来,进人北京四中学习。

  刘太行不知道,父亲的职务已被撤销,他的家也将搬往北京,南京那座美丽的城市已不再属于他。

  1959年1月19日,过完50年代最后一个新年,刘伯承携眷从南京移居北京。

  听说老院长要走,军事学院的许多干部自愿到江边为老院长送行,人们默默地站在老院长的身后,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送到了江边,大家又要送过江去,一直送到火车站。

  刘伯承坚决不肯,他挥了挥手,让大家回去。大家站在岸边,谁都不肯先走。

  刘伯承见大家不走,便抢先一步跨上了船,再一次向大家挥手告别。

  "大家回去吧,不要再送了。"老元帅说。

  船缓缓离开了岸,向江对面驶去,人们站在岸边默默地注视着老院长的身影,没有一个人离开。船,渐渐地驶远了,越来越远,看不见了,人们仍然站在岸边。

  天阴沉沉的,冷风溅咫吹过,每个人的心情都像冷风一样的透心凉。

  新任院长廖汉生也来送老院长。

  望着老院长的背影,新任院长无限感慨地说:"这个老首长,可没有少受罪啊!"

  刘伯承这位战场上的一代名将就这样孤单地离开了南京,离开了这座虎踞龙蟠的石头城。(王颖)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