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反教条主义”风波中的刘伯承(5)

2012-01-04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刘伯承是新中国第一个被错误批判了的元帅,他是在授衔后第三年遭到不公正的批判的。第二位是彭德怀,他是在授衔4年后受到批判。对于彭德怀遭受批判的事我们知道得比较多……

  开国元勋、声名显赫的大元帅被迫抱病前往北京作检讨。

  1958年7月,身患重病,发着39度高烧,眼压已达73度之高(正常眼压为20度)的刘伯承被搀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车上,老元帅由于高烧,只能躺着,剧烈的头疼使他一夜未合眼。由于他忘我工作,日夜操劳,加之身上弹痕累累,他的健康已受到严重损害。本来为治病,他已向大会请了假,准备去上海治疗。但接军委指示,他必须到北京出席会议。

  一夜未睡的刘伯承,到北京时,惟一的一只左眼眼球通红,眼压73度,医生诊断是青光眼,不得不住进医院,一面治疗,一面准备检查材料。

  对刘伯承是否要在会上作检查的问题,毛泽东等人曾有过指示。

  毛泽东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个态就可以了。"

  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也说:"刘伯承同志工作积极认真,对组织是尊重的。他今年已66岁了,又有病,不要搞得太紧张。"

  耿直的陈毅看到刘伯承这个样子,心里十分难受,他跑到北京医院,对刘伯承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我替你写,写100个字就行了。"

  但大会开到最后,军委决定仍然要他亲临会场上台作检讨。

  7月10日,中南海怀仁堂座无虚席,全军1000多位高级将领,肩佩金光闪闪的将帅肩章,他们无声地坐在那里。会场空气滞重,压抑,显得有些紧张。

  大会执行主席宣布:下面由刘伯承同志作检查。(未完待续)

  会场一千多双眼睛刷地一下射向了主席台。

  老元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进了会场,走上了主席台。

  尽管他步伐缓慢,但仍不失大将风度。这位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革命家,这位昔日驰骋疆场,指挥过无数次大小战役,让敌人听到名字就害怕的战将,这位身上留下无数弹孔,被打瞎一只右眼的人民功臣,今天竟要上台作检讨,真有点让人心寒。

  时间几乎凝固了,空气几乎凝固了。

  几秒钟之内台下这些驰骋疆场的战将们竟不知该干点啥。

  突然,不知是谁带起了头,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这些忠诚赤胆的将帅们纷纷站了起来,鼻子发酸,眼睛含着泪水,继续那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大约半分钟,才渐渐平息下来。

  这掌声是对刘伯承元帅的最大理解和爱戴,是对所谓反"教条主义"极左思想的无声抗议。

  刘伯承作完检查,会场上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并一直送他走下了主席台。

  会后,刘伯承又住进了医院,病情稳定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去了北戴河休养。

  这次所谓反教条主义的推波助澜的罪魁祸首是林彪,会议之后的1959年9月林彪当上了国防部长,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林彪上台后,打着革命旗号,以极左的面目出现,继续发展反对教条主义运动的恶果,更使军队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直至"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全军院校被砍掉100所,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濒于夭折。

  关于这段历史,林彪自己也有一个总结。一年后,林彪在批判彭德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当时军委扩大会议马上要开,但并没有确定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主题。我得到这个材料以后,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应该以这个为主题,军委扩大会议应该有个思想内容。把情况报告毛主席,毛主席认为……应该开展这个斗争。会议是毛主席决定的,材料是×××提供的,这才有去年以反对教条主义为中心的军委扩大会议。"

  那次会议,有人指责刘伯承里通外国,原因是1957年刘伯承在广州期间,军委派人转送给他一封苏联军事顾问的信,征求他对"步兵条令"的意见。刘伯承处理问题一贯十分谨慎,他给军委写了一封信,讲述了他对编写步兵条令的意见,并把自己的意见转告苏联顾问。但他万万没想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竟然把这封信说成是里通外国的信件,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当刘伯承要求把这封信发表在会议简报上的时候,有人回答说此信已经丢了。可事实是几十年后,这封信仍然保存在档案馆里。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