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黑山机械林场如今是辽西地区最大的国有林场,2007年的秋天在黑山党史办负责人常兴荣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这里,重返当年辽西战场的遗迹。
常兴荣:这块呢一共是打到多少天?是接近五天五夜,到25号,东北野战军把锦州的部队都调入黑山来了,一共是十个纵队,最后把廖耀湘十万大军全围歼在这一带了。
解说:60年前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发生在这座山下,而方圆120平方公里的辽西平原上国民党西进兵团十万精锐部队在这里全军覆没,这支庞大兵团中的许多部队甚至都没有经历过一次像样的战斗。
尤广才(原国民党新一军五十师一五零团少校团副):这个失败太无意思了,这成为兵家千古笑柄,太无意思。
晏欢(原国民党新一军军长潘裕昆之外孙):自从辽西战役结束之后一直到他去世呢他几乎是闭口不谈这场战役,几乎不谈。
卫道然(卫立煌之子):我这个军是在缅甸打仗,美式装备,是最好的部队,怎么会三天前好好的,前几天好好的,怎么跑到这个地方就失去控制?没有打就失去控制。
解说:这一战终于导致东北国民党军的全面崩溃,而统率这支军团的就是曾经战功累累,以智谋闻名天下的廖耀湘。
陈晓楠:西进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出生黄埔军校六期,辽沈战役的时候他不过42岁,是国民党军最年轻的兵团级司令,据说在黄埔时期,廖耀湘曾经在出国留学的考试当中名列三甲,可是却因相貌形体不够英武被刷了下来,他就跑去告御状,这时候正在睡午觉的蒋介石破例真的招见了这个倔强的学生,廖耀湘大呼考官不公,说这是选拔留法军官,又不是选女婿,长相有那么重要吗?蒋介石颇为欣赏职业军人的这种性格,特批廖耀湘去法国圣西尔军校深造,后来证明蒋介石还真有点伯乐的眼光,廖耀湘升任新六军军长之后,也成为了蒋介石五大王牌之一,四平保卫战当中正是新六军首先突破了林彪的防线,一举扭转了战局,辽沈战役前夕,廖耀湘升任第九兵团司令,下辖新一军新六军两大主力统领沈阳军务,如此年轻有为身经百战的名将,怎么会几天就落了个全军覆没了呢?
解说:1948年秋休战数月的东北战场硝烟再起,毛泽东发起最后决战,70万大军剑指锦州,要将东北国民党军封锁在关外,全部歼灭,蒋介石深知这将是决定东北国民党军命运的生死关头,尽管他手中只剩几座孤城,并一度萌生放弃东北的念头,但林彪的劳师袭远,兵行险招让他看到了扭转战局的机会,他下令让沈阳城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倾巢而出,并从华北调集十万大军与之东西对进,准备在锦州城下与东北野战军展开殊死一搏。
1948年10月8日,廖耀湘率领五个军十万余人组成的西进兵团从沈阳出发,然而他们并没有直奔锦州,为了避免将部队带入险境,同时又不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廖耀湘采取了一个折衷的方案,他向北绕道彰武,切断林彪的补给线,在国民党后来的军事总结中这一行动被看作是辽西兵败的开端,因为此方案耽误了东西对进的时机,10月14日,蒋介石电令廖耀湘火速西进,违者军法处置,而正当西进兵团缓慢推进时,锦州已经在野战军的隆隆炮火中失守了。对于廖耀湘兵团的动向,林彪一直在密切关注,10月20日,林彪正式向各纵队下达命令,十纵在黑山大虎山一线组织防御,阻止敌人南逃,彰武方向的六纵、五纵进至历家窝棚一线,切断敌人回沈阳的退路,攻锦主力一纵等七个纵队挥师北上,向辽西地区疾进,南满独立二师前往营口,阻止敌军从营口逃跑。
廖耀湘在黑山将要遭遇的对手是后来被称为万岁军军长的梁兴初,林彪给他的命令是死守3天,拖住廖耀湘兵团,梁兴初的回答也很坚决,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从23日开始,廖耀湘陆续动用了全部重炮火力,近万发炮弹,对黑山狂轰乱炸,并发动了数十次猛烈冲锋,试图以优势兵力一举拿下黑山。
赵志贤(原东北野战军十纵二十八师八十三团连长):那时候我当班长,我们的排大概是守备在一个乌龟的小山头,那时候下命令是这样的命令,就是一个都打死了山也不能丢。
解说:由于黑山地质大多为坚硬的岩石,这使得野战军挖掘壕沟和修筑工事显得极为困难。
赵志贤:它那因为是石头山,挖呢还挖不进去,那怎么办呢?那时候怎么打怎么打,我们那个上面那个团长说那还没有办法有招,把打死的国民党晚上再捞起来,做碉堡,把那死人做碉堡垒起来,横一个这一个,一个一个的都垒起来,垒起来人就搁里面挡住完了打。
解说:梁兴初深知敌我力量的悬殊,他在各个阵地后方安排大量预备队,随时准备对攻上阵地的敌人进行反冲锋,101高地守军十纵28师打得弹尽粮绝,死伤累累,眼看阵地失守,师长贺庆积带着后勤人员戳起木棒石块与敌人展开肉搏。101高地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场血战而兴建的,如今的101高地标高只有99米了,当年双方的炮火将这里的山顶整整轰掉了2米,经过三天血战,十纵终于顽强地顶住了西进兵团的攻势,梁兴初也因此一战成名。
10月25日晚,廖耀湘决定放弃黑山,大军即可向营口撤退,然而西进兵团的先头部队49军刚刚踏上南下之路,便忽然遭到了猛烈的重炮袭击,前卫团甚至还没有分清敌我就被包围歼灭,廖耀湘判断,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力必是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实际上攻击他们的是被林彪派往营口方向的独立二师和一个重炮连。
卫道然:有重炮,一压重炮他判断错误,他说这个东西是解放军的主力,因为有重炮嘛,一般师里的没有重炮军里的也没有什么太大重炮,一说主力说不能走,本来就混乱,又往回走不得了,不得了就来回打圈了。
解说:以独立二师的兵力是无法阻挡西进兵团前进的,但隆隆的重炮使廖耀湘错误地认为南下之路已被野战军主力堵死,失去了最后一个逃出困境的机会,他下令大军改变方向,退往沈阳。林彪对此早有安排,黄永胜正在率领6纵奔赴黑山至沈阳之间的要道,堵住西进兵团退沈阳之路,至此东野十个纵队完成了对西进兵团的合围,26日凌晨,从锦州回师的3纵对黑山附近的国民党军展开突袭,他们没有想到这次进攻竟一棒击碎了位于胡家窝棚的西进兵团总指挥部,西进兵团的指挥系统陷入瘫痪,各军之间失去了通讯,26日黄昏,惊魂未定的廖耀湘竟在无线电中用明语呼叫各部队向二道岗子集合。
刘振华(原东北民主联军三纵七师政治部主任):一打乱了以后,他那个电台就不讲暗语了,就讲明话,叫刘亚楼听到了,报告林彪说敌人乱了,林彪下命令就是以乱制乱,哪里有敌人往哪打。
解说:10月27日,四面楚歌的西进兵团开始冒险向沈阳突围,辽西战场一片混战,在区区120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有两军近50余万人拿着47个师的装备绞杀在一起,尤广才当年是新一军150团团副,当时突围的情形他仍然历历在目。
尤广才:组织晚间突围,突围沿着路走,走着走着那不就是听到前方一枪响,再往前走枪响得更密,整个部队垮了,完了,没打就完了。
解说:在老达房地区八纵遭遇的正是新六军新22师,对于廖耀湘的这支王牌,野战军的士兵都有深刻的印象,这支由美军训练出来的“虎师”是在东北战场上战绩最好的国民党部队,各路纵队多次与其交手,都很难占到什么便宜。
董占林(原东北野战军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九团团长):打到我们政治处有一个助理员叫李子庆,拿着六轮子打飞机,敌人的飞机呀轰炸,不要说炮啦,子弹啦,头顶上飞机轰炸,打得激烈的很啊,机关呐,团政治处的助理员拿手枪都打飞机啦,你说激烈不激烈?
解说:面对八纵的密集炮火,“虎师”的士兵仍然队形不乱,前赴后继,连八纵的战士都说这个虎师死到临头了还这么硬气。
董占林:国民党的军队他也是中国人啊,也很有战斗力的,并不是不堪一击的,那都是死打硬品的,不打到一定程度他也是不缴枪的。
解说:然而光靠着虎师的威名是无法逆转败局的,新22师在四处突围了一天一夜后也终于溃散,这场乱战一直持续到了28日晚才渐渐结束,西个兵团的5个军全部被歼,除了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带少数残部逃回沈阳外,大部分军官成了俘虏。11月6日乔装改扮的廖耀湘在黑山附近被解放军俘获,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这位曾经最有前途的国民党少壮派军官结束了他13年的战犯生涯,成为了一名政协文史专员,1968年,在文革中的一次批斗会上,廖耀湘因心脏病发去世。
1948年11月东北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国民党军队五十万精锐损失殆尽,能够撤往关内的唯一出海口辽宁营口成为他们的最后一条生路,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借林彪专注于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时,抢占先机占据营口,保住了东北解放战争中唯一整建制撤出关外的国民党部队。
陈晓楠:刘玉章和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同学,他从排长逐渐升任了军长,可以说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大将,在部下面前他是满嘴的脏话,外表也大大咧咧,可是打起仗来呢却是粗中有细,东野猛将梁兴初和程世才都曾经吃过他的亏,攻占营口就充分体现了刘玉章的谋略,本来五十二军是奉命和廖耀湘兵团一起行动的,但他早看出来廖兵团此去是凶多吉少,所以呢就设法脱离了西进兵团,主动请缨夺取营口,当廖耀湘在辽西被东野十几个纵队紧紧咬住,全线崩溃的时候刘玉章已经悄悄地占领了营口,修筑工事孤军坚守,也保住了国民党军退往关内的唯一通道。
解说:营口出现的闪失让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大为不满,他在给东总的电报中严厉批评了林彪,你们事先完全估计不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是一个不小的失招,东野十二纵和七八九三个纵队以及辽南独立二师先后接到林彪的电令疾驰营口,当时九纵刚刚经过六天六夜的急行军来到辽西战场,未等部队休整又立刻向营口进发。
李中权(原东北野战军九纵政治委员):我们走了几百里地,后面两三天都是跑步,好多战士走不动了,都睡着了。
解说:解放军的大军在一天天地迫近,此时营口城内的刘玉章心急如焚,52军的官兵也都翘首等待着海上蒋介石派来的军舰,10月30日下午,九纵最先赶到了营口北郊的石桥子,攻占营口的战斗打响了。1948年11月1日深夜,对于国民党第52军军长刘玉章来说注定是一段最漫长最难捱的时光,52军的一万余名官兵正像沙丁鱼一样挤在营口港的商船里,等待第二天早上涨潮时出海,而此时解放军九纵的三个师已经进入了不远处的营口市区,正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守军进行激战。11月2日早晨,满载着52军官兵的商船刚刚驶离岸边,解放军九纵的26师就出现在营口港,他们把大炮拖到码头上,向逃离的船只猛轰,一艘满载三千官兵的商船被击中起火。
这几张照片是1948年沈阳的景象,东北战场岌岌可危的局势让沈阳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每一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沈阳的失守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了,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东北解放军那么快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朱鸿(原东北民主联军二纵宣传部长):我告诉你11夜我不知道怎么算的,我是好多夜没有躺下来睡觉,就是走,昏头昏脑的,我在路上看见有白菜帮子我就捡白菜,白菜也觉得很好吃,觉得不错,而且也挡了饿了,而且也觉得很好吃的,可能是饿的关系。
解说:从1948年1月到东北担任剿匪总司令,短短10个月的时间,卫立煌手里的六十万大军只剩下了沈阳城的8万残兵,坐拥愁城,此时上任之初保住东北大城市,稳定东北局面的初衷已经化为泡影,不久前他接到了蒋介石的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更让他哭笑不得。
卫道然:电报来了,说东北全部军政、党政都由吾兄全部处理,所有部队都归你指挥,有一个电报他拿到的,大家就恭喜他,说总司令你现在又有指挥权了,他讲了一句话,后来都有记录,我现在指挥谁?叫我指挥,我指挥谁?他讲了一句话。
解说:卫立煌说的是实话,此时的沈阳城内已经一片混乱,从军长到师长都有人私下里和即将攻城的解放军取得联系,10月30日下午,按照蒋介石亲自拟定的名单,卫立煌和新一军军长潘裕昆等人在沈阳东塔机场登上了飞往葫芦岛的国民党空军运输机。
晏欢:电报里边已经安排好第一架飞机坐谁谁谁,坐谁谁谁,名字都写好了,这件事情为什么能证实呢?是后来卫立煌的译电员,译电报这个译电员后来一直跟随卫立煌他们住在一起,他一接到这个电报一翻译出来他就非常紧张,马上抓起电报就往出跑,衣服都没有顾得拿,他说他还有两根金条在桌子上他没拿,他就跑出去报告卫司令长官。
解说:现在沈阳防务这块热山芋被扔到了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的手里,尽管周福成本人决心效忠蒋介石,誓于沈阳共存亡,然而他的部下却不这么想,看无法说服他投降,就把他送到了这座银行大楼里,手无一兵一卒的周福成非常沮丧,只能躺在床上蒙头大哭。沈阳的大部分守军都缴了枪,只有新7军的青年军207师还在顽强抵抗,这个师的大部分官兵都是初中以上的学生,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军纪严明素质高,能打仗著称,张凤墀是当时的207师第一旅特务连连长。
张凤墀:当时我们伤的人也好,阵亡的人没地方埋,伤的人嗷嗷叫,活的人没有吃的,实在讲不是说欲哭无泪,那时候的事我跟你讲,现在想起来不是人可以忍受的。
解说:三天后,207师师长戴朴下达了突围的命令。
张凤墀:他说我们要化整为零,我们听天由命,我们能跑出多少去就跑出多少去。
解说:张凤墀这个连里很多人都是来自辽宁彰武的学生,所以他决定把突围的方向定在彰武。
张凤墀:我说你们能借到便衣借便衣,有钱的话就给他们买便衣,反正是军长交代不被俘,不投降,我们只要做到这一点我说天地良心,我们就对得起中华民国。
解说:207师最后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台湾。
张凤墀:除了52军是从东北直接撤出来以外,所有东北的部队中央统统给撤销番号,唯一的恢复207师番号,不但恢复207师番号,并且把207师的干部扩编成第六军。
解说:沈阳东北最大的城市,2008年的今天这里已经是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六十年前的战火硝烟已经散尽,宽阔的街道上庆祝胜利的欢庆锣鼓声也变成了历史的回声,这是六十年前沈阳市民庆祝沈阳解放的画面。11月2日,沈阳解放,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和平的来临。
迟泽厚:东北胜利以后百万大军进关,我借用原来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员吴忠,后来在广州军区当副司令,他就跟我讲,他说东北部队一进关形势就不一样了,一百万野战军进关,放到哪个战场国民党也受不了。
刘振华:从穿的到用的基本上都是美式装备,所以我们一进到华北,华北部队非常羡慕。
解说:在辽沈战役之后的六十年里,人们对这场战役得失的总结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当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的陈云总结过几条,中共中央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动员了关内最精华的军队和干部,全力夺取东北,再就是展开了土改、剿匪,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还有在东北决战的战略决策上,中共中央和东北野战军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嘉宾:共产党长于心战,长于情报战,长于渗透,那我们就是只会打,所以他们是政治优先,我们吃亏的就是军事第一。
解说:一场战争改变了双方统帅的命运,也同时改变了许多普通士兵的命运。董占林入伍前是一名河北农民,参加解放军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后来他成了兰州军区的副司令。
董占林:我就选了这么一首,就是国际歌里面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我就写的这个,北京有些地方老同志、老将军书画展览,我都送的这个。
陈晓楠:不管是元帅还是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人其实正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才是战争的主角,东北内战已经结束了超过半个多世纪,回顾那段远逝的历史,最难忘的还是一个个的中国同胞,塔山血战当中那个被炸飞了双腿还呼呼大睡的战士,急行军途中捡起白菜帮子吃得津津有味的军官,长春孤城之下不忍心孩子挨饿,请别人掐死自己亲生骨肉的母亲,回首1947、1948年的东北战场,我们看到了胜利者的谈笑风生,也看到了失败者的无奈和委屈,有齐心协力也有勾心斗角,有利益冲突更有人心向背,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闪回里,我们希望能够留住这段特殊的历史。
(责任编辑:陈翠琴)
- 相关阅读: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
- 01-03
- 红色娘子军战士王运梅去世
- 11-25
- 给自己的心灵鸡汤
- 10-10
- 武铁沿线“涂鸦墙”
- 10-09
- 前中国第一女保镖——边梅
- 10-09
- 台湾研发“朱雀”隐身无人战机
- 09-24
- 打啥样的“大老虎”才算兑现承诺
- 09-24
- 慈善捐赠连降:是危机更是契机
- 09-24
- 娱乐圈的八大美女“共产党员”
- 09-24
- 中美比拼高空无人侦察机:翔龙
- 09-23
- 不要给白衣天使被亵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