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义举守高地,抚养弃婴情动天

2014-01-04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闽西,是一块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是被誉为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摇篮,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翻开中国革命史,闽西 就是一部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闽西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军队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茫茫松毛岭,当年鏖战急,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疯狂围剿革命火种的血雨腥风时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闽西松毛

    闽西,是一块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革命圣地,是被誉为“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红色摇篮,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翻开中国革命史,闽西 就是一部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闽西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军队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茫茫松毛岭,当年鏖战急”,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疯狂围剿革命火种的血雨腥风时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闽西松毛岭高地,曾上演了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最重要的一次“突围”,史称松毛岭保卫战,被党史军史誉为“中央苏区最后一次大战”。近万名闽西子弟为“守住东大门,保卫瑞金党中央,绝地突围,浴血奋战七天七夜,喋血松毛岭,为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毛松岭上号连连,红旗烈烈血光天。万山低首祭先烈,泪飞酌酒敬英魂。”松毛岭保卫战的硝烟虽然已离我们远去,近万名红军将士的忠骨也已永远地安放在松毛岭上。但是共和国的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闽西百姓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战地英雄……八十年来,总有一群人在默默地、无私地用行动捍卫战争遗址,深情守护红军家园,收葬红军遗骸安墓祭奠,代代相传红军精神。作为闽西英雄的一位代表——黄润通老人祖孙三代八十多年坚守松毛岭“高地”,深情守护红军家园,并在深居大山家贫如洗境况下仍然不遗遗力收养数名弃婴的故事特别感人至深。

    深情坚守红军“高地”,祖孙三代八十余载矢志不移  黄润通是连城宣和乡黄沙村人。1934年秋松毛岭战役打响后,他家的黄泥土屋成了红军指挥所(被称为郭公寨红军前线指挥部),祖父黄景朝把家里仅有的一只牛、一只猪杀了,把家里仅有的维持一家一年生计的一仓仓粮舂了支前断粮的红军。祖父黄景潮后遭到反动民团严刑拷打,几天后吐血身亡,年仅55岁含恨去世,临终嘱咐儿子黄金比“看好红军家园,红军还会回来的”;32岁的父亲黄金比随后参加了当地红军游击队,他们用竹竿装盐、双层夹桶装米,翻山越岭走遍几十里大小山头战线,越过敌人层层封锁线,巧妙地为红军游击队送盐、送米、送药,并在住地与反动民团展开游击战争,后落实政策一直坚守在松毛岭,深情守护红军战地遗址,直到83岁高龄去世前特地交代大儿子黄润通:“要牢记这段历史,千万别离开松毛岭、郭公寨,要守护好红军家园”。如今也已年近七旬的黄润通人老牢记祖父遗训、父亲嘱托,信守承诺,不论生活如何清贫,黄润通始终遵照父亲的临终嘱托,无怨无悔地守护红军战地,守护红军战士遗骸,守护红军家园。山上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条件十分简陋,连最基本的生活用电也无法保障,每隔一段时间,黄润通夫妻都要挑着沉重的挑子,去10里外的长汀南山中复村碾米,条件再苦,他们能忍,条件再难,他们能扛,多年来周边村民全部搬走了,可黄家二老不改初衷依然坚守红军故园不愿离开松毛岭。长风浩荡,青山为证,因“松毛岭保卫战”黄润通一家和中央红军走在了一起,从此,这个家庭就自觉不自觉地背负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也因之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慷慨悲壮”的红色记忆,续写着闽西如泣如诉的英雄史诗。“祖孙三代八十秋,护卫遗址慰忠魂。无名英雄有名史,天地长风浩气存。”



    大爱续写道德“高地”,一个普通农民生活窘迫仍然不遗遗力收养数名弃婴的无私义举
    爱心第一站:黄润通的收养之举开始于1982年的寒冬腊月,那一幕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是个早晨,他下地干活,在离郭公寨约400米的公路下涵洞里,他看到一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孩子,已经奄奄一息,黄润通立即进行抢救并报警,这个名叫林阿头的被拐卖的七岁小孩得以救活。黄润通还从何田马坑追回林阿头5岁堂弟,救助两位儿童。后又收养林阿头堂姐林小红做养女。(现林阿头在广东打工,林小红在北京开小餐馆)。
    爱心第二站:1984年3月,黄润通路过树林发现大树底下放着个包裹,一个婴儿露出小脑袋在大声啼哭。黄润通赶紧抱起这个脸色发青、嘴唇干裂的孩子,四周张望。他以为孩子的父母会很快回来,但等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见有人过来。这时,怀里的婴儿哭声渐渐弱了下去。黄润通生怕有什么闪失,拔脚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和妻子一起用红糖水作奶水喂着襁褓中可怜的小生命。这是个才出生没几天的女婴,在寒风中冻得连哭声都快没有了。待喂养几天孩子有精神了,黄润通夫妇抱着孩子跑到乡镇派出所报告此事。派出所的民警一时也难住了,他们让黄润通先抚养这个孩子,等打听到消息再说。因为一直找不到孩子生父母消息,这个树底下捡来的孩子一直就由黄润通夫妇抚养着,取名杂树妹,寓意树下收养的小妹,后派出所改名为余红莲。(余红莲,今年29岁,已出嫁,育有一儿一女,现于福建龙岩打工。) 

    爱心第三站:1992年11月,在离郭公寨下约200米处(现红军墓)的树下黄润通又捡回一个女婴,先送到连城公安局后又送福利院,福利院因特殊原因没有收养这个弱小的弃婴,便开具证明,叫黄润通带回松毛岭家抚养。因傅同富裕的“富”谐音,为寄托美好的愿望,他们给孩子取名傅红梅。(傅红梅,今年22岁,现就读于长汀职业中专幼师专业。)
    爱心第四站:1997年4月15日,松毛岭道班修段长值勤时在隧道中发现放着个装有小孩的纸箱,他们知道黄润通夫妇心地善良,已收养数名弃婴,遂通知住在隧道口附近工棚的黄润通把孩子抚养起来。黄润通因已收养众多孩子,生活异常艰难,无力再扶养这小孩,便从家里带来糖水喂饱孩子后,驻足观察有无其他好心人施救,一天下来行人只是观望叹息,没有人愿意把孩子抱回家。眼看天色已晚,这么冷的天不把孩子抱回家,不是饿死也得冻死,黄润通于心不忍当晚即把孩子抱回家照管抚养。因孩子在隧道中捡回,洞与邓谐音,所以宣和民警为其取名邓宝秀。(邓宝秀,今年16岁,现在就读于长汀职业中专幼师专业)
    黄润通夫妇自己生育两男两女,另外又收养了数名弃婴,8、9个孩子全靠他和妻子项菊香辛苦种地的收入抚养长大。黄润通老人小儿媳坚守不了清贫生活,离家出走多年,现年9岁的孙女由老人照管。大儿媳原本要离家出走,老人苦苦相求,在长汀县中复集镇长期租房,帮助大儿媳做点小生意,才得以挽留。 “别人问我,养这么多孩子,还得为他们治病、供他们上学,哪样不需要钱,不需要开销,难道不嫌麻烦?我对他们说,不把孩子抱回来,我连饭也吃不下,心里闹腾,那才更麻烦。”黄润通老人对记者说。


    “黄家二老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亲生父母抛弃了我们,可养父养母无论生活多苦多难都不曾扔下我们姐妹,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在大山深处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说起黄家二老养女们格外动情。
    “感人心者,人恒感激之;动人心者,人恒敬佩之”, 黄润通老人身上,我们感受到平凡人的信念、善举,大爱无疆,勇于担当,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为人景仰的高尚情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扛起一份责任,献出一份爱心,去诠释人间真善美。这种力量一旦传播开来,就会像是春风化雨,吹遍华夏大地,滋润整个民族的心灵。

(责任编辑:苏红网)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