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光辉印记永不褪色

2011-05-10  本文来源于《环球人物》    作者:李林 毅军 夏若天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一个革命者,一定要像周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李德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

  李德生 (1916-),河南省新县人,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

  李德生戎马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战斗。红军时期的“八庙垭战斗”,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和著名的“响堂铺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刀劈三关战襄樊”,构成了他革命军事生涯的光辉历程。

  朝鲜战争时期,在前线指挥“上甘岭”战役,是李德生军事生涯的一大亮点。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艰苦、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战役历时40多天,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0万,战斗激烈程度,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属罕见。红军副军长李德生在上甘岭前线的出色指挥为全国瞩目,也给他的军事指挥生涯打上了永不褪色的光辉印记。

  李德生在十年动乱岁月中的经历,同样值得书写。1967年7月下旬,毛泽东在上海亲自决定,调李德生任十二军军长,开赴安徽执行任务,稳定安徽局势。当时的安徽,“造反派”和“保守派”都动用了机枪、步枪,准备开始大规模的“武斗”。李德生单枪匹马,挺身来到“两大派”中间,大义凛然地进行说服教育。“两大派”慑于他的威望,又为他的一身正气所折服,当即停止“武斗”,一场大的流血悲剧被阻止。

  从1969年到1973年,李德生一边与林彪、“四人帮”周旋交锋,一边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为国家和军队做了大量的工作。1973年8月,按照毛主席的提议,经周总理建议,李德生被选为党中央副主席。其间,他忍辱负重,主抓北京军区和总政治部的工作。但他的实际管辖范围并没有变,主要职务还是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底,毛泽东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李德生被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离开了北京,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在京外任职的中央副主席。

  “文革”后期,“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越来越猖狂,李德生也成为他们打击的对象,开始身负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并被迫辞去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等职务。面对无理攻击,李德生一言不发,独顶巨大压力。多年以后,在谈到受“四人帮”迫害的经历时,李德生说,对一个共产党员而言,个人的进退算不了什么,国家、人民的利益才是大事。

  “一个革命者,一定要像周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这是李德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

 

(责任编辑:曾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