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大学校园里也迎来了“考试季”,去上课的人多了,去自习的人多了,早起的人多了,晚睡看书的人多了,就连大家的步伐也快了。校园里同学之间常以这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当别人在复习的时候,我却在预习”来自嘲。前天,好友跟我说,“最近听到‘学习’这个词咋这么亲切呢?”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在父母、老师的“你要学习”的棒喝下成长,尽管那是应试教育,但过得充实,起码心中有明确的目标,——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现在呢?我们是脱缰的野马,没有人会管你“今天学习了吗”,只有自己管自己。可情况又是怎样呢?
有网友这样调侃大学生,“猪=睡觉+吃饭,大学生=睡觉+吃饭+谈恋爱,则大学生=猪+谈恋爱”。这样的言辞虽有点刺耳,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如今的大学已不再是个读书的地方,随着大学越来越开放,有太多读书以外的东西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诱惑着我们。QQ里又发出了让人手痒的声音,某年某月某日又上映了一部新影片,网游里又发出了让人觉得兴奋无比的厮杀声,湖边的路灯下又站着一对对相互偎依的情侣,广告栏上又贴出了一张张兼职广告,青春广场上又响了勾起你好奇心的动感音乐······大学的生活很丰富,也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关键是一个度的问题,把握好了分寸取舍,那就是精彩的生活,失控或者沉迷其中就是荒废。经过高考的洗礼,我们这些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学子有幸能进入高等学府,很多同学误认为,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读书生涯的结束,可以在大学里好好休整一下了。有这样想法的同学显然是大错特错,大学仅仅只是一个起步,人生的画卷才刚刚铺展。也由于社会对“书呆子”现象的矫枉过正,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能沉下心来潜心读书的人不多矣。大学是青年学子走上社会前的磨合期,仅仅知道读书是不行的。但如果因为奔波于社团活动,忙碌于兼职工作,抑或陶醉于“二人世界”等本该属于学习以外的活动而放松学习,让学习反而成为了副业,岂不是本末倒置,鸠占鹊巢?
在人才招聘市场,企业的HR们都对应聘者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学习能力,需要员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保持知识和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而大学校园里,一边是颓废堕落的“养老”生活,另一边却是“工作难找”的苦苦“哀嚎”,这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却构成了大学校园里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学生生活的正反面。这正是人性的吊诡之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想大学就是我们青年人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将人生中的四年青春韶华在大学这座象牙塔内度过,可以与先贤对话,可以与大师对话,这难道不是一种精神上的幸福吗?试想等我们走向工作岗位了,有自己的家庭了,当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家庭琐事萦绕在你身边,那时读书学习会不会成为奢侈呢?古诗有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学习可以使一个人脱离低级趣味,更有修养,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高雅和气质。作为一代青年学生,应该以此为标杆。
梁启超先生曾在他的著名文章《少年中国说》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近几年来,新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这是对知识的蔑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对人类理性行动进行了理想类型划分,工具理性行动与价值理性行动。学习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常态,但也不应该是一种工具理性行动的选择,不应将其异化为一块走向成功的敲门砖。读书学习更应该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人生姿态。如今的社会是喧嚣的,浮躁的,但歌德曾经说过,“能在躁动的时代躲进静谧的激情深处的人会是幸福的。”
真希望平日的校园里,能够多一些同学在谈论柏拉图。
(责任编辑:陈洲杰)- 12-31
- 春运且看网民的祈祷
- 12-30
- “裸模院长”为何敢于铤而走险
- 12-29
- 避孕药实名制:误读下的害人“蛋
- 12-29
- 小学生有必要去五星级酒店联谊吗
- 12-28
- 金陵十三钗床戏:不要说三道四
- 12-28
- 血型定职位:可笑可叹可深思
- 12-27
- 蒙牛为什么可以一再敷衍民意
- 12-26
- 小沈阳不上春晚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