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早期武装斗争思想探析

2010-03-15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陈毅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人之一,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在军事上的辉煌业绩,是同他早期的武装斗争思想密切联系的。他早期的即1928年4月上井冈山之前的武装斗争思想,在同

  陈毅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人之一,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他一生在军事上的辉煌业绩,是同他早期的武装斗争思想密切联系的。他早期的即1928年4月上井冈山之前的武装斗争思想,在同辈革命者中是突出的杰出的。

  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迫使热血青年选择条条道路,献身于救国事业。陈毅先热衷于工业救国,后致力于文艺救国,最后才矢志于革命救国。他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前的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爱国运动,9月被捕,10月被押送回国。1926年,作为中共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的陈毅,参与指挥了反对帝国主义的3月18日示威游行。“3、18”事件后,陈毅回四川在军阀杨森部做兵运工作,在9月5日英帝国主义制造的万县惨案中,他激励杨森及其士兵炮轰英舰。这场斗争因杨森动摇而虎头蛇尾,陈毅也由重庆地委即四川省委派往田颂尧部胡翼旅任党代表。12月参加顺(庆)泸(州)起义的组织工作。不久被派往驻合川的28军3师任组织科长。1927年3月,四川军阀制造“三、三一”惨案,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陈毅潜往武汉。5月被中共中央派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该校中共党委书记。7月15日汪精卫“分共”后,该校改编为张发奎统率的第二方面军教导团。南昌起义爆发后,该团乘船东行,4日抵九江即被张发奎下令缴械。在东行途中,在同上级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陈毅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应急办法。然后与肖劲急奔南昌,追赶起义军。

  以上就是陈毅加入南昌起义军之前,在军事上和与武装相关问题上的主要经历和实践。它们就是陈毅早期武装斗争思想形成的直接素材和基础。本文拟就陈毅早期武装斗争思想的内涵及其特征作以下探析。

  建立人民军队是陈毅早期武装斗争思想的突出内容。 陈毅赶上南昌起义军之前的经历和实践,促使他在思想上出现一个飞跃:必须建立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

  1927年8月7日,陈毅在抚州赶上南昌起义军。9月底10月初,起义军主力在广东汤坑地区失败后,余部分为两支:一支转入海陆丰根据地;一支由朱德、陈毅率领转道湘南。

  当时,后一支起义军余部的处境是极其艰难的:与上级失去联系,遭强敌围追,外无援兵,内无衣食。进入赣南后,原师一级军政主官均已离队。这种处境中的部队,笼罩着失败主义情绪,擅自离队,“不告而别”时时发生。林彪是73团七连连长,用他的话说,这样的部队,遇到敌人“一碰就垮”。粟裕说:当时的部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陈毅的首要任务是保存这支革命武装,保留革命的火种,为此,第一、他率先拥戴朱德为主帅,使这两部分余部有了统一的领导。这支起义军余部由两部分组成:三河坝地区的和潮汕地区的。两部分余部中除军官教育团外,都不是朱德直接领导的。10月7日在饶平茂芝全德学校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在决定这两部分余部命运的关键时刻,陈毅率先拥戴朱德为最高领导人,从而使两部分余部有了凝聚力,迅速走向团结、统一。第二、陈毅全力拥护朱德所提“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使这支部队有了正确出路。对于一个面临瓦解的队伍,出路问题是最重要的。陈毅全力拥护朱德的战略决策。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第三、陈毅竭力协助朱德重振了这支部队的革命精神。他以诚恳的挚爱的态度、唯物的辩证的说理反复教育部队:“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要求大家:“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粟裕:《激流归大海》。 〉经过他和朱德的教育,部队中的失败主义情绪开始扫除,革命精神重新振奋。

  陈毅以上述努力,协助朱德,保存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粟裕讲:“那时如果不是朱德同志的领导和陈毅同志的协助,这支部队肯定是要垮掉的。”〈 粟裕:《激流归大海》。 〉在此基础上,他又辅佐朱德,对这支部队进行了天心圩整顿、信丰整纪、大庾整编、上堡整训,通过“四整”,使这支部队得到改造,初步转变为新型的人民军队。

  首先,陈毅提出并阐发了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他在信丰整纪中,明确地提出人民军队的宗旨问题。他说:“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是为工农而战的人民武装……一是自觉地维护工农群众利益的。正因为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否则,我们这个革命队伍就一刻难以生存下去。”〈 张日新、李祖荣:《红军时期的陈毅》第35页。 〉以后,他又不断地阐述了上述内容。在这里,陈毅提出了:第一、“人民武装”这个实质上就是“人民军队”的新概念;第二、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工农、为人民;第三、为人民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其次,陈毅提出并阐发了怎样才能成为人民军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他突出了两点。第一、人民军队宗旨和革命纪律、革命政策的关系:只有遵守革命纪律、革命政策才能实现人民军队的宗旨,不实行革命纪律、革命政策,就不能成为人民军队。他在信丰整纪中下令枪毙三个严重破坏革命纪律、违犯革命政策的坏分子后,当众讲解:“人民武装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我们的政策是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只有自觉地严格遵守革命纪律、革命政策,我们这支部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在上堡整训中,他又反复教育部队:没有革命纪律就等于和军阀部队一样,没有纪律我们部队就不能生存下去。总之,陈毅不断地阐述人民军队宗旨和人民军队纪律的辩证关系,揭示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第二、陈毅和朱德共同提出人民军队纪律的基本内涵。在上堡整训时明确规定:服从指挥、听从命令;不准侵犯群众利益;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设立没收委员会,行使没收和处理财物的权力;不准没收商人的东西。以后我军正式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三大纪律的内容,在此已提出来了,尽管表述不同。

  再次,更重要的是,陈毅在这支部队中建立起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工作制度,从根本上保证这支部队转向新型的人民军队。大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仅有叶挺独立团。南昌起义使党有了自己的军队,但这支军队是从旧军队中分化出来的,党对这支军队的领导主要是在政治方向上,还没有在一切方面实行领导即全面领导,只有形成全面领导、绝对领导,才能使这支军队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陈毅的重大功绩之一,就是在这支部队中,建立起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工作制度。

  在大庾整编中,陈毅领导整顿党和团的组织,主持了建立党的全面领导和政治工作制度。主要活动有:发展一批新党员,壮大了党的力量;吸收优秀士兵入党,改变了过去绝大多数党员是干部的状况;重新登记党、团员,整顿党团员队伍;设立党支部建立起党的组织;分配一部分党、团员到基层,改变了过去基层一般没有党、团员的状况;选派优秀党员担任连队指导员,加强了基层党的工作。对于以上陈毅主持的政治工作建设,多年后,粟裕说:“这是对于这支部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措施”。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原则,是确保我军无产阶级性质的三大根本法则,构成了毛泽东建军的完整思想,其中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军队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因。1927年9月10月,在我国两个不同地区,发生了两个相似的事件:一个是在大庾,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经过整编,建立起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工作制度,走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道路。一个是在三湾。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经过整编,建立起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党的工作制度。这样,陈毅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位开拓者,一位早期的开拓者。

  朱德、陈毅率领的这一支南昌起义军余部不仅保存了下来(转入海陆丰根据地的那一支余部不久覆灭了),而且,初步实现了从革命军队向新型人民军队的转变,这在我军建设史上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二 开展群众性武装斗争是陈毅早期武装斗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什么样的武装斗争,是什么性质的武装斗争?是“发动所有一切反对敌人的老百姓,一律武装起来……”所进行的武装斗争,〈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9页。 〉简言之,就是人民战争。这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作的科学论断和理论概括。当年,陈毅的认识虽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已向这个高度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他认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群众性的武装斗争,必须依靠、发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他在这支南昌起义军余部的西行和湘南起义过程中,辅佐朱德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努力之一:发动农民运动,开展武装斗争。农民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被剥削最深,受压迫最重,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革命的武装斗争不能是革命军队的“孤军奋战”,而应该是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积极参加的武装斗争。朱德总结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起义军没有和江西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去了广东。”〈 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 〉这支起义军余部实行农民运动与武装斗争的结合,在1927年10月,从大庾整编时就开始了。11月,在上堡整训时便大力开展了。上堡、古亭、文英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崇义县西南山区,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时期就此起彼伏。该地区农民群众受到两种剥削压迫:一是地主阶级的,二是土匪何其朗部的。陈毅、朱德率领部队,一方面,以连、排为单位,深入群众,帮助生产劳动,“向群众宣讲共产党是为穷人谋利益的……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穷人多,革命一定胜利等革命道理。”〈 粟裕:《激流归大海》。 〉在此基础上,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粮食、分财物,收缴地主武装,整顿关卡税收,试行土地革命。这支部队,在这之前,只知道打仗,现在开始做群众工作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粟裕:《激流归大海》。 〉另一方面:打击、赶跑了土匪何其朗部。对此,农民拍手称快,上香点烛,燃放鞭炮,拜天祭地,以示庆贺。上堡整训时间不长,大约20多天,但意义重大。粟裕讲:“我们第一次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12月,部队来到广东的犁铺头,继续实行上述“结合”。晚上以连排为单位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打土豪,宣传革命道理,恢复革命的群众组织,并把这样的活动扩展到附近曲江、仁化等县。

  1928年14月的湘南起义中,这支部队在更大的规模上、更深的程度上,轰轰烈烈地发动农民运动,实行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高度的密切的结合,从而使湘南起义成为党的“八七”会议至1928年的100多次起义中,坚持时间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仅次于南昌、湘赣边界、广州三大起义的起义。

  努力之二:转变战略战术,开展武装斗争。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是从北伐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只有攻占城市的经验,懂得打正规战的战略战术。为了开展群众性的武装斗争,在作战形式上就要实行从阵地战到游击战的转变,在战术上就要实行从正规的到非正规的转变,即实行分散的小规模的灵活的游击战打法。因为只有游击战才能更直接地更有效地与农民运动结合,与人民群众结合。朱德讲,“为了适应客观要求:当时已提出新的战术问题,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击战的问题。”〈 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 〉实行上述转变,开始于上堡整训。上堡整训的军事内容便是实行作战形式和战略战术的转变。就此,朱德、陈毅向部队提出以下诸原则:第一、保存自己的原则: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和敌人硬拼,不作无谓牺牲;第二、近战的原则:不靠近敌人不开枪,打不中不开枪;第三、避实击虚的原则:寻找敌人弱点,避开敌人强点,打孤敌;打疲敌,第四、知彼的原则:重视敌情的侦察和搜集,及时研究,找出规律和特点。以上都是游击战及其战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了实行上述转变,“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天天上。”〈 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 〉部队来到犁铺头,又办起了军官教导队。陈毅定期对教导队学员进行政治教育,在教育中,他一方面帮助学员提高对革命形势必然高涨的认识,另一方面反复要求学员积极学习新的战略战术,他强调:“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就要用革命的战术来进行革命的战争。”〈 张日新、李祖荣:《红军时期的陈毅》第50页。 〉这支既提高了政治素质,又获得新的军事素质的部队终于在以后的湘南起义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努力之三: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群众武装三结合,开展武装斗争。三结合体制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界起义部队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会师以后走向定型的。可贵的是,在这之前,与毛泽东1927年10月上了井冈山以后初步采用这种体制的同时,陈毅协助朱德在1928年14月的湘南起义中也开始采用了这种体制。

  作为湘南起义序幕的宜章暴动取得胜利、砰石一战击败敌许克祥师以后,第一支湘南地方军即工农革命军第三师就建立起来了,与此同时,陈毅、朱德还拿出一部分弹药和物资武装各地农军。郴州暴动胜利后,第二支湘南地方军即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也建立起来了,与此同时,各区也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耒阳暴动胜利后,第三支湘南地方军即工农革命军第四师也建立起来了,与此同时,组建了各区乡农民自卫军。总计,在湘南起义过程中,以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余部即工农革命国第一师为主力军外,共建立起地方军3个师2个独立团,组织、武装了各县农民自卫军或农民赤卫队。依靠这三者的结合,开展群众性武装斗争,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湘南大起义。

  朱德和陈毅在率领起义军余部穿山西进、发动湘南起义过程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武装斗争,取得了开展群众性武装斗争的经验。丰富的实践和宝贵的经验是进入人民战争思想大门的第一步,必备的一步,进一步就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雄伟殿堂了。三 建立革命根据地是陈毅早期武装斗争思想中又一个重要内容。

  早在1926年发生的顺(庆)、泸(州)起义中,陈毅就萌发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顺泸起义是杨暗公、刘伯承、吴玉章等共产党人通过中国国民党四川省特别党部为配合北伐战争而发动、领导的,陈毅参加了起义的组织工作。刘伯承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陈毅在与刘伯承商讨起义的诸问题中,曾研究起义后将分驻于泸州、合川、顺庆等地的8个旅北移顺庆,创建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内,由刘伯承任总指挥,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当代中国出版社:《陈毅传》第38页。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陈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却闪烁着光辉。这个思想远远超过林彪,因为直到1930年,毛泽东还在给林彪的信中批评林彪“没有建立革命政权的深刻观念”和不愿做艰苦工作创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错误倾向。〈 《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74页。 〉这封信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毛泽东还认为,这种错误思想不仅林彪一人有,林只是代表。

  陈毅拥护朱德在茂芝会议上提出的“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时,就已把湘南作为建立根据地的预想目标了。湘南起义是陈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尝试,他“主政”郴州时期的一切活动更是他建立革命根据地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

  陈毅和朱德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一项工作和活动是开展武装斗争。湘南起义的序幕是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于1928年1月12日在宜章开展武装斗争揭开的,又通过全力扩展武装斗争,特别是通过1月下旬打败许克祥师6个团的砰石之战,推动湘南起义迅猛发展。

  陈毅和朱德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二项工作和活动是开展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大革命时期,没有开展土地革命。南昌起义提出土地革命,但没有实行过。

  湘南起义中,陈毅在处理了郴县“反白”事件后,直接领导该县的土地革命工作,以下几点是突出的:第一、将土地革命当作县委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第二、深入基层,指导土地革命;第三、亲自发动农民分田。有一户农民害怕地主报复,不敢要已分到的3亩田。陈毅就当面给他讲“耕者有其田”的道理,又说:“你实在怕,就让……那3块田写在我陈毅名下好了。”郴县的土地革命在陈毅直接领导下,速度、效果居各县之首。 作为工农革命第一师党代表的陈毅,更在全局上主动协助湘南特委,指导湘南各县的土地革命工作,推动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讨论土地问题,制定了基本上和后来的土地法相一致的分配原则和实施办法。〈 当代中国出版社:《陈毅传》第64页。 〉陈毅和朱德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第三项工作和活动是建立革命政权。在这个问题上,湘南起义与同时期全国各地起义相比,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之一:所建县级政权最多。1928年4月之前先后建立起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6个县级政权,暴动波及整个湘南和粤北。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共领导下建立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在1927年4月、9月、10月连续三次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海丰、陆丰两个县级政权,起义波及普宁县。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上了井冈山,于1927年11月建立起茶陵县级政权,1928年1、2月先后建立起遂川、宁冈县级政权,以后又建立起永新县级政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县级政权是1927年11月建立的黄安农民政府。其它县级政权均在1929、1930年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县级政权是1928年3月建立的桑植苏维埃政府,1929年1月才建立起第二个县级政权即鹤峰苏维埃政府。上述事实表明,在19271928年,中共领导的各地起义中所建立的县级政权,湘南最多。

  特色之二:所建地区级政权最早。湘南苏维埃政府是在1928年3月1620日建立的。海陆丰根据地始终未建立起地区级政权,海丰苏维埃政府、陆丰苏维埃政府上属东江特委领导,而东江特委是地区级党的组织而非地区级政权组织。井冈山地区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是在1928年5月建立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是在1930年6月建立的。湘鄂西根据地的地区级政权即鄂西联县政府是在1930年4月建立的。上述事实表明,中共领导的各地起义中所建地区级政权,湘南的最早。更可贵的是,湘南地区级政权还发行了苏维埃政府货币(钞票),一度为市场接受,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作用。

  特色之三:初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正确道路的开端,它的继续和发展即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的三结合。毛泽东讲:“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过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5页。 〉湘南起义就是在中共领导下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三者的有机结合。

  陈毅的早期武装斗争思想,主要是在辅佐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西进和湘南起义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既有与朱德共同“创作”的不可分割的“共同作品”,这是不言而喻的。又有陈毅独立“创作”的“个人作品”:拥戴朱德为主帅;拥护朱德西进湘南的决策;发动、指挥信丰整纪;主持大庾整编中的党、团整顿;“主政”郴县,该县土地革命速度快、成绩大,带上井冈山的农军占湘南6县农军总数的60 ;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早在四川就已萌芽……凡此种种,说明陈毅有自己的“创新”,独特的“章法”。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毛泽东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67页。 〉陈毅的早期武装斗争思想带着耀眼的光芒汇入这历史长河之源。 

(责任编辑:林斌)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