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改造南泥湾时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呀地方……陕北是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脍炙人口的歌曲--《南泥湾》,经着名歌唱家郭兰英之口,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陕北有个好江南--南泥湾。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朱德与当年开垦南泥湾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是开垦南泥湾的倡导者和决策者。
摸清"家底"以定解困方向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陕甘宁边区发生了灾荒,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当局同时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重兵包围和封锁。"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更是中止了对八路军的一切供给,一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抗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为解决各根据地面临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于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会后,延安军民在住地周围的山坡、路旁、河滩等空地开荒种菜,还有的人养鸡、养鸭、养兔,但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益并不明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边区经济困难的问题。
基于此,朱德开始为部队生存殚精竭虑,寻找彻底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他邀请正在延安的中共南方局常委董必武、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几个负责人一起,到延安西川等地视察。他们逐个考察了各地的小工厂、商店、供销合作社及运输队,调查了各县的自然资源,不多久就摸清了边区的"家底".在调查中,朱德发现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最基本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没钱,缺乏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个是缺人,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远不足以应付工作发展中的需要。
朱德早年留学时学过西方经济,也学过苏联经济,他很快就找到了边区的两大优势资源,即盐与羊毛,并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解决资金问题。然而,随着战事愈加吃紧,国民党军又不时进行挑衅活动,原本很突出的粮食困难问题变得更为严峻。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德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军垦屯田的政策。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屯田,朱德是很熟悉的。早年,他在读《三国志》时就很赞赏曹操"开芍陂(今安徽寿县)屯田"的做法,曾写下眉批"留薪办法".朱德认为屯田是解决眼前边区生活困难的最好办法,规模要比曹操当时的屯田大,既进行农业生产,还可以从事农、林、牧、副、渔以及手工业、商业、运输业的综合开发。于是,朱德把目光投向了南泥湾。
"一把镢头一支枪"的垦荒屯田
南泥湾,是陕西境内的一条狭窄溪谷,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末,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被老百姓称为"烂泥湾",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荆棘遍地、野兽成群。当年的歌谣是:"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那么,朱德是怎么发现这一荒无人烟的地方的呢?
1940年,朱德曾不止一次到延安周边地区实地勘察,一天,他与警卫人员一起在树丛间、草莽中艰难地探路,走到一处山坡坐下休息时,他便给警卫战士讲三国时期曹操屯田的故事,大家听得都入了神。说着说着,朱德看见不远处飘出一缕淡蓝色的炊烟,一按大腿站起身:"有人家!走,访访去!"
一行人走到一间破茅屋前,一个身材瘦小的老汉惊慌地站起来,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朱德客气地问:"老哥,你好啊?这地方是啥位置?"老汉表情木讷,答道:"南泥湾。"
朱德拉着老汉一起坐到一块大石头上,问道:"你贵姓?就你一个人在这里过?好像附近都没人似的?"老汉见这个当兵的很友好,便如实说:"我姓唐,住在这里几十年了,这地方一直没人,兵荒马乱的,我孤身一人,只有野兽做伴。""听口音你是四川人喽!我们应该是老乡哟!我家在川北,也有几十年没有回去喽!"唐老汉一听是老乡,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我是当年随父亲从四川逃难过来的,现在就我一个人。长官进我的破屋子里坐吧。"朱德忙说:"不用了,老乡哥。请问这里能打粮吗?"唐老汉说:"怎么不能!这里我很熟悉,地肥得很哟!只是这里没一户人家……"
随后,朱德请唐老汉当向导,一起勘查南泥湾的山林野谷、沟壑池潭。走着走着,朱德一不小心被野蒿绊倒,滑入山谷。警卫员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只见他两手被树枝戳伤,脸也被野蒿划出了血痕。唐老汉担心地问:"老乡,怎么样?"朱德一笑:"这一跤可是跌得好哟!你们都来看……"大家顺着朱德的手看去,眼前是一片开阔地。朱德顺手拔起一棵野蒿,带起了一大坨松软泥土,黑油油的。朱德抓了一把土,凑到鼻前闻了闻,又攥在手里捏了捏,兴奋地说:"好土!好土!开荒种粮完全可以!"
再往里走,便是大片大片的灌木丛,长着尖刺的酸枣、沙棘扎得人无法迈步,大家只好靠砍刀开路。一些低洼地带,因常年受雨水浸泡,已成了沼泽,在日光照射下不时地向上翻着气泡。朱德用木棍探了探深浅,又高兴地说:"这里的污泥并不深,可以改造成水田。看来,我们不久就能吃上陕北的白米饭啰!"大家都为这一次踏勘得到的重大收获和美好的开发前景激动不已。
朱德邀请唐老汉为开垦部队的编外"顾问",唐老汉欣然接受,并把南泥湾的有关情况详细地向朱德作了介绍。
在介绍中,唐老汉说这里的水有毒,不能喝,要喝得到远处找水源。于是,朱德在临走时,取走了当地的水样和土样。由于延安化验条件差,水样、土样被送到重庆周恩来处,请他找人化验。
化验结果表明:南泥湾的地下水没有问题,地面水中的毒系枯叶败草长期腐烂所致,只要用挖池渗漏的办法把毒物滤掉,再投以适量化学药品消毒,就可以饮用。
与此同时,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的农林生物学专家乐天宇考察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并收集了重要植物标本2000余件,写出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详细阐述了边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朱德看了这份报告后,派人会见了乐天宇,专门了解南泥湾的详细情况。随后,乐天宇3次陪同朱德视察南泥湾。一次次调研更加坚定了朱德开垦南泥湾的决心。渐渐地,一个开发南泥湾的总体计划在他的胸中形成。之后,朱德把南泥湾考察的情况和准备调部队进行屯垦的打算向毛泽东作了详细汇报。毛泽东采纳了朱德的意见,并称赞说:"这件事你朱老总抓得好,抓得好哇!"
当朱德提议调第一二○师三五九旅时,毛泽东当即表示同意,并补充说:"光有三五九旅不够,我看延安的中央机关、军委机关、学校和留守部队,都要抽人进去,还可以动员逃难到边区的外地农民也进去,在那里开荒种地,安家落户。"
于是,朱德找到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向他传达毛泽东的指示。王震是个爽快人,表示坚决服从,也明确表明了自己的困难,说:"论种地,总司令和主席是行家,可我王胡子是个外行。我十几岁就到长沙干铁路工人,种地就怕搞不好!"朱德鼓励王震道:"这不要紧,我们的许多干部战士都是种田好手,你不懂可以向他们学。只要大家动员起来了,团结起来了,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就一定会干出名堂来!"
开发南泥湾自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需要统一认识。不少战士从日夜战斗的前线回到边区,一心想的是打退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可是,现在却要他们拿起锄头去开荒,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有当了兵还要种地的道理?"于是,朱德深入到战士中,了解大家的思想,解答大家的疑问,说明为什么要进行军垦屯田的道理。他经常引用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问题:在严重的经济困难面前,我们是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呢?他谆谆告诫大家,解散不是出路,只有自己动手,克服困难,才是我们的办法。
一些干部对指挥作战有一套,但对于组织开荒却没有经验,开始时也感到很不适应。朱德嘱咐部队领导干部:要想把生产自给运动开展起来,必须充分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要鼓起大家的信心,要用我们劳动的双手,建立起革命的"家务".
1941年3月,三五九旅遵照毛泽东"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在王震的指挥下,分批从绥德警备区开赴南泥湾,开始了"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大生产运动。
"烂泥湾"成为陕北的"小江南"
1941年6月20日,朱德写了一封长信给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七一七团的领导,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你们两团的生产有成绩,有了基础,望你们每天都向前推进,建立起模范的生产运动。你们要知道此一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但解决了目前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也为边区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将来即是国家一部分优良的产业。目前你们的农业生产将告结束(指开荒),你们应当乘此机会,建立起下边这些事业来……"
在信中,朱德强调要抓紧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商业这几项"抗战建国的伟大事业",要求每月有生产总结,必须严格遵守纪律。
1942年7月10日,朱德和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等人前往南泥湾视察。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南泥湾的农田,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昔日的烂泥湾,而是片片稻田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轻风徐徐吹来,田野翻滚着层层稻浪,山上散布着肥壮的牛羊,鸭子在水中游嬉。接着,他们又先后察看了纺织厂、鞋厂、肥皂厂、造纸厂、盐井、炭窑、营地、靶场、仓库,详细了解了开荒、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情况。
返回后,朱德感慨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去后赋诗称赞:"……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小憩陶宝峪,青流在怀抱。诸老各尽欢,养生亦养脑。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这首诗是1942年南泥湾的真实写照。说到变化,有这样一组数据是不得不提的。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的第一年,因耽误了农时,加之缺乏经验,虽开荒1.12万亩,只收粮1200石。1942年,情况好转,开荒2.68万亩,产粮3050石。到1943年,已经初步做到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粮食和经费完全自给。到了1944年,开荒达到26.1万亩,产粮3.7万石,不仅粮食、经费自给自足,还积存了一年的储备粮,自给率达200%,真正做到了"耕二余一",而且还向边区政府上交公粮1万多石。这一年,牲畜家禽除吃用外,存栏的猪有5624头、牛1200多头、羊1.2万只,鸡鸭数以万计。昔日的"烂泥湾"真正成了"米粮川".
1942年9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各根据地学习三五九旅的经验。
陕甘宁边区在1942年渡过了难关,到1943年情况更好。这年春节,对延安人来说颇不寻常。刚进腊月,各种迎春锣鼓就敲起来了,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耍社火的排练也开始了;延安市场大集变得熙熙攘攘、红火热闹,卖东西、办年货的人群川流不息;站在延安城外的高坡上,不时会闻到一阵阵炖肉和蒸馍馍的香味……
有了南泥湾的成就,有了南泥湾的收获,有了南泥湾的精神,中国革命才度过了非常时期,红色延安才走过了寒冬。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方面的保护和建设。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现在,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其旖旎的田园风光、迷离多彩的森林景观、淳朴深厚的文化习俗、激励人心的革命遗址,互相映衬,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满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会忘记三五九旅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开拓精神,也更不应该忘记朱德在拓荒南泥湾中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林斌)- 12-06
- 装修 fff - 博文预览
- 12-06
- 家具 家居装修六步骤(上) - 博文预
- 12-06
- 家具 家具店名
- 11-11
- 北京台湾士林生煎包单人餐
- 08-29
- 高精图:中国军方首次公开夏级战
- 08-29
- 实拍朝鲜海军妹妹
- 06-01
- 当雷锋遇上素颜宅男女神
- 05-27
- 为人处世72招
- 05-27
- 51条经典红段子
- 05-27
-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