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司马文森出席亚非作家执行委员会,及常设局会议
948年12月与文协香港分会同仁。
1941年司马文森和雷维音在桂林结婚。
郭沫若为司马文森题诗。
柳亚子为司马文森题诗。
司马文森的部分抗日专著。
司马文森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张照片——1966年在北京与小女儿司马小加合影。
今天是司马文森先生的忌日。
44年前,在“文革”造反派的迫害下,他永远离开了他深深爱着的家人和这个他曾热情以待的世界。
在夫人雷维音的眼里,司马文森先生是相濡以沫、忠诚不二的丈夫和伴侣;在六个女儿眼中,他是风趣、幽默、精神饱满、笑声爽朗的慈父和朋友。
这一切美好都在1968年5月22日戛然而止。
44年过去了,那个时代的创伤在世人眼里渐渐淡去,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也早已作鸟兽散。然而,对司马先生的怀念和记忆却依旧如新:他的身影和精神出现在众多友人的自传和追忆中,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再版和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里,永存在家人的心中。
面对丑恶的人性和暴行,和许多“文革”中逝去的知识分子一样,司马先生用革命文人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作出了最后的抵抗。他的勤奋、热情、善良和刚正不阿的品格,是后代最为珍视的财富。
他的灵魂现在一定在某处,也许回到了他热爱的家乡,过着简单、质朴、幸福的日子,在那里再没有人性的丑恶,一切都真诚、美好,正如他所憧憬的世界一样。
亲人的爱将永远与他同在。
——澳洲墨尔本大学新闻传媒博士、 外孙女阳子 2012.5.22发自博客
在这个日子里,司马文森的六个女儿司马晓兰、司马小萌、司马小莘、司马小芹、司马小维、司马小加,将1948年柳亚子、郭沫若为父亲创办的文艺生活社所题的诗作,公开发表,以缅怀这个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和文学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父亲。
文化扶余
伟矣文生社 扶余霸业同 文章推司马 意气属元龙
民众翻身起 幼小革命雄 青年能韧造 影响到无穷
——柳亚子 1948年
薰风解愠海之涯 任辇南来文毁家
后乐先忧吾岂敢 平生志趣在兴华
——郭沫若 1948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