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李立民率领的东路各区游击队,共有五六千人,号称“八千人马围攻上杭城”。
上杭县,始建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因昔上可通航、下有鱼矶,舟楫不通,杭与航同义,故名上杭。县治于宋乾道三年(1167年)始迁郭坊(后改名临江镇)。上杭城的城墙足有三丈多高,始筑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后经历代十几次扩建和修建,愈趋坚固。再加上上杭城南临汀江,北靠渔塘,东无退路,西无战场,形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铁上杭”之称。
谭震林当时虽然觉得地形于我不利,而且攻城的兵力太弱,没有取胜的把握。但他仍执行了特委和县委的决定,积极地做好战前动员,鼓励战士们奋勇攻城。
8月17日,红军和赤卫队发起攻击,把上杭城四面围困。敌军忙关闭城门,凭借坚固的城墙负隅顽抗。刚组建不久的革命武装缺乏作战经验,久战不克,围敌3天后,斗志渐渐松懈。敌军乘虚冲出上杭城,革命武装抵挡不住。傅柏翠、谭震林连忙下令后撤。四纵队七支队撤回塘下。
在此七八天后,上杭县委又组织各路赤卫队第二次攻打上杭城,又未奏效。
朱德率领的二、三纵队返回闽西后,红军的兵力大为增强。朱德应上杭县委和闽西特委的要求,决定集中全军的力量第三次攻打上杭城。
当时,四纵队的司令部设在上杭白砂。谭震林召集干部、战士开战前动员大会。正巧,毛泽东也来到了白砂。听说部队在开会,毛泽东就赶到了会场。会场里黑压压的一片人群。谭震林在前面大声地讲,毛泽东不想打扰,就在后面悄悄地坐下来,静静地听谭震林讲话。
大会结束后,毛泽东严肃地对谭震林说:“你刚才的讲话总的看很好,但是有一句话不妥当!”
“哪句话不妥当?”
“你说,‘打下上杭城,城里什么东西都有,部队放假三天,可以上街大买东西。’部队进城,纪律应该更严格。你带部队进城后是这样干的?我带兵可从来没有这样干过。”
这件事情,给谭震林非常深刻的教育。51年后,他回忆到此事时,还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是非常严格的,你一讲错一句话他都要批评的。”
(责任编辑:苏红网)
- 48小时
- 一周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