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田专题 > 古田之光 >

毛泽东与牛牯扑人民

2011-05-24  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党委研究室    作者:赖立钦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1929年8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离开中共闽西“一大”会议召开地——上杭蛟洋,深入到永定农村,一面养病,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

  1929年8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离开中共闽西“一大”会议召开地——上杭蛟洋,深入到永定农村,一面养病,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

  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毛泽东和夫人贺子珍,在红四军粟裕带领的一个连的护送下,化名“杨子任”,于8月21日第二次来到金丰大山,选定群山环抱的牛牯扑作为他的定居点。

  金丰大山人民像迎接远道来访的亲人一样,十分热情地欢迎毛泽东光临。人们把毛泽东此时用的化名“杨子任”,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都亲切叫他“杨主任”。毛泽东刚到牛牯扑时,住在华兴楼。

  中共红四军“七大”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前委领导岗位,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疟疾隔一天发作一次,身体很虚弱。为了保证他的绝对安全,也为了让他安心休养,闽西特委军委领导张鼎丞、卢肇西等同志决定把他安置到原先第五十六团住过的青山下去。他们对毛泽东介绍说,这个青山下,是金丰大山腹地,后面是海拔约1300米的天子岽,有一条很深的峡谷,有一大片非常浓密的森林竹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靠得最近的是牛牯扑和白腊坑,群众基础好。牛牯扑有个陈兆祥,白腊坑有个卢树藩,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十分可靠。往左走,可达金丰大山最大的盆地雨顶坪,那里有一百七十多口人。雨顶坪与青山下之间,有两条瀑布,一叫白水磜一叫杨婆磜。白水磜的水从高山峡谷来,远看像一幅高悬的白练,异常壮观。若从杨婆磜到青山下,只有一条似路非路的山径,蜿蜒于悬崖峭壁之间,很少有人来往。更重要的是青山下周围几十个村子,经过暴动洗礼,那里的群众心向革命,而且组织了赤卫队,敌人不敢轻易上山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一个村子接一个村子地传来。

  “哎唷唷,简直是一个保险柜了!”毛泽东听了介绍,不由地惊叹起来。他点点头说:“客从主便,听你们的!”

  搭山寮的任务交给了中共岐岭支部书记陈兆祥。这位暴动时带头烧家里契约的“叛逆”,早就成了共产党的“忠臣”。他立即带领一批青年来到青山下,选了一个既当阳又近溪水、既避潮又隐蔽、既易于转移又便于观察敌情的最理想的地方搭山寮。这个地方有三个特点,一是每天可晒一二个小时的太阳;二是靠山涧之旁,用水方便;三是可以望见从陈东至岐岭那条乡道,便于观察敌情。随后,他用金丰大山特有的大竹,搭了一个精致的竹寮。只见那竹寮,全是碗口粗的竹柱、竹梁,甚为牢固;墙、瓦、门、窗也是竹制的,严实得很,不怕风吹雨打;出于对“杨主任”的爱护,连地板也用一根根大竹架空铺设,既不会受潮,就是下大雨,山坡上流下来的水,也会驯顺地从竹架下流走;还有床、桌、椅,也就地取材,由竹工劈成竹片制成;这个竹寮又是搭在竹林之间,竹寮内外成了竹的世界。
(责任编辑: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