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记忆 > 红色档案 >

走进最真实的“一九四二”(4)

2012-11-30  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    作者:解放日报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冯小刚:1942这一年,下到饥寒交迫的灾民,上到国家统治者,都在扮演灾民的角色。灾民沿街乞讨是为活下去,国民政府也在向世界列强乞讨,乞讨他们能够伸出援手。

  此后一路骑行,白天采访,夜里投宿小店,在油灯下写,再通过邮政发稿。但灾情最重地区,点灯的油也无处可觅,夜里干坐着,没吃的,冷,且没有光。

  他的采访路线,与白修德一致。

  1943年2月初《大公报》被勒令停刊,当局严密封锁新闻此举,反倒激起白修德探寻真相的决心。此前,他的报道是源于洛阳及郑州传教士的信件,并未亲眼目睹。1943年2月末,他与时任英国《泰晤士报》摄影记者的美国人哈里森·福尔曼,涉险入灾区。

  从洛阳东行至郑州,两周有余,“亲眼所见和经过验证的事实,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狗在路旁啃着人的尸体,农民在夜幕的掩护中寻找死人身上的肉吃……没有什么方式能描绘出河南大灾荒的恐怖。(摘自《等待收成》)”

  实地考察的最后一周,白修德测算出:饿死或正在饿死的灾民达300-500万人。

  这篇报道,在白修德返回途中遇到的第一个电报局——洛阳电报局拍发出去。按常规,任何新闻稿都必须从重庆回传,经审查后再发稿。据其晚年回忆录称,不知系统故障,还是洛阳某位电报员在良心驱使下无视了规定,新闻稿直接发至纽约,刊载。

  而据《大公报》记者张高峰的长子张刃所称:“白修德在洛阳发稿时,经手的发报员因‘泄露机密’被杀了。如此看来,张高峰虽几经逮捕,但总算逃过一劫,亦属万幸。”

  【五】

  所谓“泄露机密”的“机密”指何?所谓“河南大灾荒的恐怖”究竟又有多恐怖?

  若以张高峰的报道而论,那应是指洛阳火车站的难民“成千成万逃往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是指灾民吃完了树叶吃树皮,明知野草有毒,猪吃了都要四肢麻痹,但灾民还说:“先生,就这还没有呢!”更是指征粮“比去年还逼得紧,把人带到县政府几天不给饭,还要痛打一顿,放回来叫他卖地”。全文结尾是:“救灾刻不容缓了!”

  若以李蕤的系列通讯而论,同样是灾民挤在火车顶、跌死无数;把妻女运到人肉市场,未必能换到几斗粮食;吃草根树皮,甚至把装着秕谷糠的破枕头也吃了,“立刻又泻又吐”,甚至“捡收鸟粪,淘吃里面未被消化的草子”,甚至“掘食已经掩埋了的尸体”;“野犬吃人吃得两眼通红,有许多濒死但还能蠕动的人都被野狗吃掉了”。但任何一名难民的哪怕“最后的一文钱”,也要被兵大爷搜走。

  更为耸人听闻的是:“郑州马永道夫妇,亲自动手煮吃了他们的亲生女儿香菊……如果不是亲听亲见,我们恐怕会惊奇为鬼世界的传奇吧!古书中有‘易子而食’,读之常常毛骨悚然,现在竟会有了亲娘吃亲女的事,连‘易’也不‘易’了。”
(责任编辑:李艺专)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