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今日话题 >

从小崔“卖萌”中读出啥?

2012-03-14  本文来源于东方网    作者:梁江涛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从小崔所晒收入上看,他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人群了,花钱与普通百姓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抱怨“不够花”有点卖萌的味道。

  近日,政协委员崔永元在谈幸福感问题时表示,自己收入过万常常感觉“钱不够花”,现在挣钱的增幅赶不上物价的增长。他称,自己在1986年时月薪80块钱,那时候感觉总花不完。政府应该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让民众找回幸福感。(3月11日《广州日报》)

  小崔实话实说,觉得“最富裕、最像百万富翁”的时候是1986年,那时候刚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80块钱,虽然数字很小,但却感觉总是花不完,跟同事吃饭抢着买单,想办法让自己有点儿高消费,之后还能存下来一些钱。还有两会代表到北京菜市场进行调研10元钱能买什么东西,结论是可买3个苹果或者5根黄瓜或者5张地铁票。相信许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过去买头小猪的钱如今却买不了多少肉!

  从小崔所晒收入上看,他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人群了,花钱与普通百姓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抱怨“不够花”有点卖萌的味道。“不够花”说明他还是花了,即便是“月光族”也不必担心,这月花了下个月又上卡,何况还有“其他收入”。可是,要看到比“不够花”更郁闷的是“不敢花”。

  微博上有则笑话,说警察盘问一位夜间在自动取款机前借光看书的大学生,大学生说:“我困倦时,就把银行卡插进去看看余额,马上就不瞌睡了。”警察被他的话感动了,让他早点回家休息。如果说年轻人要从银行卡的余额上寻找继续学习的动力,那么,已成家立业的人只需看看电表、水费单和冰箱里的东西,就时刻上足了发条。“房奴”、“车奴”、“孩奴”等等充满痛感的新词,每一个都是“不敢花”的理由。

  美国《纽约时报》曾有文章认为,“中国的高储蓄源于对饥荒的记忆”。这种对于饥荒的集体“记忆”是否已经成为了中国人不敢花钱的本能,值得商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旦老百姓有了足够支撑正常消费且持续增长的收入,政府建立起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就敢于花钱。1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不但真实记录了当前的物价水平,而且还折射出政府在商品流通领域和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投入的现状。

  还要看到,一边是民众不够花、不敢花,一边是税收的猛增。2011年税收近9万亿,同比增幅22.6%。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要减税,但是减下来的钱如何用到民生领域,如何为民众增收增添后劲才是关键。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由来已久,这几年的两会上都有呼吁之声。政府如何从制度源头上破解收入分配的难题,多管齐下控制物价,增加民众收入,通过税收调节,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问题,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迫在眉睫。否则,藏富于民就会成为画饼充饥。

(责任编辑:梧沐)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