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微博上,有微博方家提醒高考考生,今年高考可能涉及微博试题。这位微博人士还设想了考题类型:譬如,阅读理解题,用140字概括文章内容、分析成因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又如,微博写作题,用140字评论有关社会事件。该人士郑重其事地警告:不玩微博,高考可能要吃亏!
看起来这更像是微博上似是而非亦庄亦谐的笑话,我也跟帖开玩笑说:当心你的粉丝们携家带口的找你开微博辅导课。笑过之后,忽然发现,高考要不要考微博知识,也许未可一笑置之。
说起来,微博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了。这大约可从如今人们普遍知晓并戏称更新微型博客日志为“织围脖”一事上,可见一斑。微博对于文字要求的简约,在声像传播操作上的简易,使其超越博客,一跃而成为更受社会公众所喜闻乐见的新玩法,实在是大势所趋。
从社会效果看,微博作为一个开放互动的平台,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之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公民力量的汇集和生长。而对于网民个人来说,微博又堪称社会万花筒。有以此为乐者,以此减压者,还有怎么也爱你也玩不够者;有以此为业余爱好,晒生活、晒感情、晒人生者;而玩儿的同时,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兼顾正业,在写作、思考、经商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玩出花样者亦不乏其人。微博力这一名词表明,微博俨然正在成为现代公民楔入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果高考对于如此重要的社会现象不关注,那么决不是微博的错,也不能简单地说是高考制度的矜持,只能说我们的高考玩儿的也忒孤芳自赏了。再者,对于这样一种力量,课堂视而不见,高考避之犹恐不及,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落后,甚至于是对于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毫不为过。
不过,从追求高考公平的意义上看,高考考不考、怎么考微博更是一个值得一议的话题。一是由城乡差别所导致的文明程度差异,必然使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对于考微博,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态度。二是同样应该正视考试本身所带来的应试能力与现实世界的疏离。在我国正是这样,只要你提倡考什么,总有办法让学生拿分的。只不过考场的知会与现实的能力有时完全是两码事。如果真考微博,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完全有办法让根本没玩过微博未知微博三味的学生同样拿高分。三是应当正视考微博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随着传播工具的简易,尤其是手机微博的普及,微博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件大可顾虑的事情,比如,难免有师生成为微博控而影响教学,其奈他何?
反复权衡,考不考微博,都是利弊杂陈的。我更倾向于高考语文试卷中适当涉及。因为微博毕竟也是现代文明的元素之一,将“爱护人生”建立在“远离微博”之上,未必是明智的选择。
(责任编辑:邹玉玲)
- 07-13
- 政府别在物价面前“熟睡”或“装
- 07-13
- 莫等吃不起猪肉了才想起临时抱佛
- 07-12
- 杨毅:姚明退役后将如何发展
- 07-12
- 从赵忠祥到董卿都念错这个字?
- 07-11
- 李咏妻子出任春晚总导演为何引热
- 07-10
- 富二代女为何残忍撞死亲生母亲?
- 07-09
- 美媒称姚明退役到底是真是假?
- 07-09
- 北大教授为何总爱发“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