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像“免费午餐”这样的网络公益活动层出不穷,凭借自身简单、快捷、方便、透明等特点,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点击“免费午餐”在网上的店铺,选择一款价值3元的虚拟爱心产品,再点击交款、确认,前后用时不到3分钟,一份善款便打到了“免费午餐”公益活动的官方账户上,而仅仅这3元钱,已经可以保证一个学生中午的餐桌上有一碗米饭、一个鸡蛋和一个菜……
近年来,像“免费午餐”这样的网络公益活动层出不穷,凭借自身简单、快捷、方便、透明等特点,这种自下而上的慈善模式,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形成一股庞大而持久的公益力量。
“微公益” 一呼百应
2011年4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凤凰周刊和新浪微博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免费午餐”的公益活动,旨在倡议每天捐赠三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让孩子们免于饥饿,专心学习。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和传统媒体全方位的宣传,“免费午餐”这一活动迅速得到了网民的积极响应,公募24小时后,就收到了4.6万元的善款。在3天内,捐款突破5万元。到今年9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活动筹款近1700万元,并扩展至贵州、湖北、湖南、四川、河南等九个省份,86所中小学的一万多个孩子吃到了美味又营养的午餐。
“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认为,网络特别是微博这个平台高效便捷,能够让一份爱心迅速发芽成长,最后开花结果。“社会上很多人都有爱心,应该有更快捷的平台把爱心之举组织起来,微博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不仅如此,在微博上我们还实现了资金和物资的调度、整合。”邓飞说。
(责任编辑:邹玉玲)
- 相关阅读:
-
当慈善成为逐利的“底裤”
慈善“唐僧肉”引来罪恶“黑手”
- 11-01
- 网络,让慈善之举更便捷
- 11-01
- 寒门子弟究竟该如何上大学?
- 10-30
- 中国文化无需畏惧“鬼混”
- 10-29
- 我们不能拜倒在金钱脚下
- 10-28
- 便衣城管砸饭菜背后的江湖思维
- 10-28
- 高学历撑不开外来人员的幸福伞
- 10-27
- “红校服”真能穿出“榜样”吗
- 10-27
- 卖腿女这大腿露得真“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