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苏红时评 >

高尔夫球场“疯狂生长”的多重密码

2011-06-25  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当中国足球长时间在低谷徘徊,让人看不见希望之际,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球类运动——网球和高尔夫球。

  当乒乓球天下无敌难逢对手,却越来越难以提起很多人的兴趣之时,当中国足球长时间在低谷徘徊,让人看不见希望之际,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球类运动——网球和高尔夫球。如果说人们关注网球,是因为李娜精湛的球技、幽默的谈吐以及她首次让罗兰?加洛斯球场上升起五星红旗;那么公众关注高尔夫球,却不是因其运动本身的魅力,而是高尔夫球场在神州大地上“疯狂生长”的悲催现实。

  近日有新闻报道,国务院自2004年开始,陆续叫停新高尔夫球场建设。但从2004年至今,全国高尔夫球场从170家增至600家,这意味着在禁令发布后全国又建了400多家。仅仅在北京这样土地资源极其紧缺的城市,就有约70家高尔夫球场。但是,目前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却只有10家左右。

  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什么叫令行不禁止?看到这样的新闻,想必你我心中已了然。但面对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少则近千亩,多则几千亩,其中近半数以上来自耕地、天然林和国家级公益林地的现实,我们不能无动于衷,除了支持十一部委日前联合下发的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更应去探求高尔夫球场“疯狂生长”的原因。

  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来看,当下高尔夫球场的“繁荣”确实是需求推动的结果。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除了要吃好、喝好,更追求玩好。而高尔夫这项运动在被引入国内之时被赋予了“贵族化”的标签,自然就使这些人趋之若鹜。与如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的私人会所一样,高尔夫球运动高昂的价格也让大多数普通人望而却步。在这个只属于权贵的私人领地里,人们可以进行商务谈判、亲朋聚会、休闲娱乐等,尽享“尊贵”的生活。

  另一方面,从地方政府、投资商和开发商来看,他们都存在严重的“媚富”思想。这些违规建设的高尔夫球场没有地方政府暗地里的支持,是不可能建成的。他们无非是想多得土地收入,吸引富人投资,拉动GDP增长,以便为政绩“涂脂抹粉”;而开发商热衷修建高尔夫球场,不仅是看好这项产业的“钱景”,而且有意让高尔夫球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联姻,以建球场为名圈占土地,并以此来带动房地产开发。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面积公然违抗禁令的行为却没得到相应惩处。不用找任何借口,监管者“禁而不管”纵容了违规。按理说,谁出台禁令,谁就要对其负责到底。无论从保障法治严肃的立场讲,还是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说,高尔夫球场都不能只见“繁荣”不闻监管,但事实是这些禁令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行动并不多见,即便去年掀起了土地问责风暴,最终似乎也没有问到高尔夫球场上。

  进一步说,令行不止在当下已成为我们社会一个全方位的“怪象”。“无规矩不成方圆”曾经是我们笃信的为人处世的信条,但如今上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从加快保障房建设力度、到限制银行违规贷款、再到清理路桥收费站等,他们对于中央的命令在执行上都想方设法“打折扣”;下到企业和百姓,为了自身利益,可以不遵守规则,可以漠视他人权益,而这些行为却得到全社会某种程度上的默许。这恐怕就是高尔夫球场“疯狂生长”最深层次的社会密码。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2 龙岩苏区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