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大胆发问,邓子恢直言不讳

2009-09-10  本文来源于    作者: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这是邓淮生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向父亲请教包产到户的问题,父亲的解释虽不能让他完全听懂,但父亲不随波逐流、不说违心话,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的高贵品德令其终生感佩。

  两位老战友在私人感情上没的说,可在关键问题上都很"固执",坚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闹得很不愉快。早在1955年年底,邓子恢就因农业问题受到批评,但他不唯上,不唯权,无私无畏,敢于"顶撞"毛泽东。可是在家里,邓子恢从不向子女谈及这些矛盾,特别注意组织原则,特别注意维护毛主席的形象。

  邓淮生平时长期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在那段不顺心的日子里,他常看到父亲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静静地沉思,子女们都不敢上前打扰,一是怕打乱他的思路,二是不愿意去触及他的伤心事。邓淮生所能做的就是陪父亲下下棋,帮着散散心。不过有一次,邓淮生实在憋不住了,大胆发问。

  那是1962年夏季的一天,已考入哈军工大学的邓淮生因病在家休养。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后,开始对大跃进进行反思,在农业问题上要放宽政策。随后开了广州会议,中央定了农村60条,有些地方的农民允许有自留地,可以养鸡了。1962年初,在有些省份出现了"责任田"。当时,《人民日报》上出现了对于"责任田"的争论,有人说实行责任田好,能够提高农民积极性;有人说不好,是单干。老实讲,邓淮生当时只关注这些争论的表面,还不能深刻的理解争论的本质。一天,邓子恢正巧在家,他知道父亲在农业问题上有着精深的研究,也知道父亲因农业问题挨了批评,以至于自己很长时间不敢触及"农业"二字,这一回邓淮生决定鼓起勇气向父亲发问:报上说的这些责任田、包产到户都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邓子恢听后非常平静,既没有伤心也没有沉默,更没有抱怨、发牢骚,只是坚定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包产到户不是单干,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一种形式,因为土地所有制没变啊!好比工人计时做工和计件做工,单位时间内生产多少个零件。农民也一样,一年内交多少粮食。工人做工可以包工包料,农民种地为何不能也采取这种办法?

  这是邓淮生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向父亲请教包产到户的问题,父亲的解释虽不能让他完全听懂,但父亲不随波逐流、不说违心话,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的高贵品德令其终生感佩。

(责任编辑:曾丽飞)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