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减税” 并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全国实施结构性减税, 然而,七年多过去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都没有感觉到系列减税所带来的税负减轻。
2011年“减税”成为年度税收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调整、营业税改增值税、资源税改革及车船税微调,仔细来看,这些税制变动都透着 “减税”的意向。(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实际上,“减税” 并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全国实施结构性减税, 然而,七年多过去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都没有感觉到系列减税所带来的税负减轻。
近年来税收之所以呈越减越多的态势,首先是因为税收制度设计中植入了“增收”的因子。1994年税制变革出台的初衷是舒缓当时财政困境,“增收”无疑则成为制度设计的切入点。囿于征管条件,当时实际征收率仅为50%,这意味着,倘若国家层面要实现5000亿元的收入目标,在只有50%税收实际征收率的条件下,需要事先搭建一个可征收一万亿元的税制架子。
随着征管科技的日益进步,实际征收率也随之稳步提升,尤其一些征免条款也跟着经济环境和时间的推移,开始逐渐复活,这更为连年税收任务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现实语境看,目前我国税负过重,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要控制总体税负规模,参考同类国家的税负,通过立法的方式,硬性规定为GDP的一个比例;同时,更要控制税收增长速度,譬如,硬性规定每年的税收增长速度,要与GDP同步,以实现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税收利益的合理分配。
(责任编辑:邹玉玲)- 相关阅读:
-
房产信息联网有利于遏制炒房
编辑推荐
神奇的力量:革命歌曲 | 《红色娘子军》将在海 |
- 12-19
- 媒体别把丁俊晖给“宠”坏了
- 12-15
- 一只臭脚为啥也能引发“血案”
- 12-14
- 岂止一点“消费主义”?
- 12-13
- 小学生跑步取暖有何不可?
- 12-12
- 网友的“网络谣言”观
- 12-09
- 人事制度障碍使创业成“待业”
- 12-09
- 规范权力“临时工”就不会掀起大
- 12-07
- 首都变“雾都”给我们什么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