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展潮是“文革”初期去世的,内幕不详。父亲反映泉州侨乡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风雨桐江》在“文革”中和《红旗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革命小说被当做“毒草”批判,父亲因此受到迫害。2008年这些影响我国一代人的革命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红色经典藏书系列再版。父亲的长篇小说《风雨桐江》由小妹司马小加改编成电影剧本《欢乐英雄》《阴阳界》、由妹夫吴子牛执导,于1989年上映,获得金鸡奖、百花奖、政府优秀影片奖中多个奖项。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天是1968年5月22日,上午,一群造反派将已经到单位的父亲押回家,抄家,翻箱倒柜,连我们女孩子的生活用品都不放过,说找“黑材料”。中午时抄走父亲的笔记本、外调材料留存件、著作、手稿等,并将他押走。为避免邻居、路人的聚众围观、起哄,给家人带来伤害,父亲要求造反派将车停在离家门远一点的地方,这是父亲在身心倍受折磨的时刻,仍尽力保护家人,唯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就在当天下午,造反派叶洪义、高善琮等以外调为由,借口父亲“不老实交代”,在对外文委办公楼对父亲非法拘禁、揪斗、迫害致死。
我不知道人类是否真的有灵魂?但在父亲遇害当天的傍晚,我分明听到父亲回家的脚步声和叩门声,我飞快地跑去开门,可是见不到父亲的身影。我相信父亲在离开人间的一刻,他的魂魄回到了家,他惦记母亲和我们,不愿意和家人分开,他想回家。父亲非常疼爱我们,他多么渴望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的生活,有孩子们的嬉闹,有家人的团聚!
父亲的笔名中,有一个没有中文含义的笔名“耶戈”,从1935年开始使用,伴随了父亲一生的文学创作,我觉得它一定有寓义!1934年秋天,父亲因参加革命,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年仅十八岁,被迫离开家乡到上海,前途未卜、生死未卜,他怀念故乡,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父母和亲人。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解放事业,为了创建新中国,父亲转战南北,没有机会回家乡;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十七年,父亲在海外工作十三年,那是另一个弥漫硝烟的战场,工作繁忙,仍然难得有机会回故乡。我的印象中,父亲唯一回过家乡是1954年,为拍摄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侨乡巨变的大型纪录片《故乡》,纪录片中有家乡泉州的镜头,才得到机会。祖母在城门口守望了三天,等候爱子归来。也许父亲的笔名“耶戈”,是家乡闽南语“一个”的谐音,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父亲遇害的噩耗,我们没有敢告诉年迈的祖母,但她感觉到了,亲戚来信讲,祖母变得非常不安,躁动,大概是父亲的魂魄,越过万水千山,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不久,祖母也跟随父亲——她难得见面的、最心爱的儿子离开了人间。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世上许多往事并不如烟,如雕刻,如烙印,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父亲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化在他的工作中、作品中,在众多读者、亲友们的心中。假如能用我们的生命换父亲的生命,我们六姐妹没有一个会胆怯、退缩!这是人世间珍贵的亲情,生死相依的亲情!
——父亲司马文森和杜展潮的一段往事
司马小莘
- 相关阅读:
-
司马文森忌日 司马小萌朋友表示悼念
司马文森: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