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今日话题 >

苏联解体原因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2011-05-12  本文来源于乌有之乡 订阅《红星报》 | 注册苏红网投稿
没有一大批真正的有水平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培养成千上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正确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百年大计”。

  苏联解体、苏共亡党亡国历史悲剧的造成,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失误,致使苏联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思想迷茫、信念崩溃,无疑是苏联剧变的根源之一。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笔者就想起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曾经有千千万万的青年把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烈士墓前的一段谈话作为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因此,他应当这样度过他的一生:当回忆往事时,他不会因为荒废年华而悔恨不已;也不会因为一事无成而羞愧难当;这样一来,当其临终时,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正是这段话的激励,使成千上万的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毛主席说:“青年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没有青年,一项伟大的事业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曾经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像保尔·柯察金、卓娅等这样的进步青年为之奋斗终身。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于积累的体制机制弊端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以及领导阶层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卖,致使苏联青年对现实严重不满,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苏联社会主义产生了严重怀疑,丧失了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当代欧洲生态社会主义代表人物萨拉·萨卡认为,苏联失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遭遇了增长的极限;二是没有能够培养出一代‘新人’。‘新人’的行动受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伦理观的激励和引导,尽管他们也清楚,这种伦理观是其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苏联青年的信仰危机,从赫鲁晓夫时代就开始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极为轻率地把苏联的体制机制弊端、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误,简单地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政治品质,在国际国内引起了巨大的思想混乱。从那时起,很多青年就对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怀疑。这一代青年后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他们既不知道党的优良传统,又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他们的手里毁灭苏联。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波波夫,就是其中的代表。2001年3月,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俄罗斯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我们是苏共二十大的孩子,苏联60年代的历史对我们影响很大,年轻时我们是怀着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入党的,但苏共二十大以后,我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正是在这帮“二十大的孩子”手里,导致苏共亡党亡国、苏联解体。

相关阅读: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龙岩市旅游局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