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湖北丹江口一对夫妻拿出2000元积蓄存入当地某国有银行,存单上写明24年到期后本息共22万元。今年,存单终于到期,却被告知存单已失效。银行给出的解释是,央行1989年针对保值储蓄下发了紧急通知,该业务期限最多不能超过8年,按照规定,存款本息只能兑现8400元。
当事银行有明显失误。一、在业务发生之初,设置了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融,也即是他们无法兑现承诺的业务,此举如果是不知政策而为,是失职;如果是知道政策而为,则是欺诈。二、事件进行过程中,国家出台通知进行规范和清理时,未履行对客户的告知义务,使其重新选择,或修改合同换回存单,致使客户认为合同一直在履行中,并事实上完成。假如客户不是存给银行,而是向银行贷款2000元,会不会二十多年无人过问?会不会在超期之后,以最低利率来缴纳?以我自己采访过的某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注销信用卡,忘了还五块多欠款,几年时间欠款翻到了3000元的案例来看,他被忘记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当下,某些银行和金融单位还在干着吸储揽储时大包大揽承诺得天花乱坠,到兑现时却拿出各种让客户搞不懂的条条款款来推诿甚至耍赖的招数,才是本新闻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吧。
这再度印证了“银行从来没有错”——多给钱款,赖储户贪婪;少付钞票,怨储户没当面点清;银行取款现假钞,离柜概不负责;这回更是银行违规设立高额揽储合同不兑现,怪储户研究明白国家政策……银行要赚钱没有问题,但赚钱就可以如此没诚信、没节操、没底线吗?24年前2000元可以在许多地方买套房,24年后8400元在许多城市买不了半平方米房,这样的“储蓄产值”更直白地羞臊了银行一直以来的“负利率”。在一些人指责另一些人炒房、炒古董、甚至炒农产品的时候,是不是更该想想,如果老老实实把钱存入银行会是啥结果?什么叫经济理性?什么叫老实人吃亏?当你真切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异以及不平衡时,当你面对金融与地产大佬们的“蛮横有理”与自己的悲催弱小,有些事想不明白都难。
(责任编辑:陈翠琴)
- 03-18
- 戴笠逝世前夜在床上向情人透露了
- 03-17
- “动车盒饭”的质疑声能警醒铁路
- 03-14
- 赵本山去哪了”不是八卦问题
- 03-13
- 马方搞乱飞机失踪空域,故意隐瞒
- 03-07
- 关于转基因作物及相关问题的提案
- 03-06
- 掂量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的“分
- 03-05
- 关于全面放开生育,加快形成积极
- 03-04
- 乌克兰变天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