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编剧赵冬苓通过网易财经专栏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要推动预算公开》的文章。她说,“今年‘两会’我的议案为《建议全国人大强化预算公开、推进阳光财政改革》,它得到了30个代表联合署名,目前已由全国人大收下,现在可以放心说这已经是一个议案了。”
著名电视剧剧作家,是全国人大表赵冬苓女士的职业身份,对于财政、税收领域算得上是“外行”。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赵冬苓代表《关于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规定或条例的议案》,获得了30多名其他代表的共同签名,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实际上,自从1985年人大决定把税收条例的立法权下发到国务院至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已经出现了许多具体变化,早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就 有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出了《让税收立法权回归人大》的提案,赵冬苓代表有关税收、财政“接力续跑”的议案,一点也不“外行”,掐准了社会脉搏,展现了人 大代表的社会担当意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人傅颖,在新闻发布会上专门进行了 解释,她表示,“进入新的时期,人大确实要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可见,人大代表只要能有“问题意识”,提出来的议案具有现实价值,就会产生一 定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赵冬苓代表关于预算公开的新议案,依然瞄准了一个与个人工作不相关的领域,正如她自己所说,政府的预算报 告,预算报表有厚厚的三大本,作为一个普通代表,“第一,时间不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那么长的一个表;第二,我们人大代表的构成大家清楚,像我这 样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代表即使有足够的时间也看不懂,因此在我看来,人大审查预决算,很难做到实质上真正的审查。”
虽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赵冬苓代表如此专注于“劲爆”、有热度的现实经济问题,与个人的老本行一点不搭界,看起来好像“不务正业”。其实,从人大代表肩负的使命来说,这样“不务正业”的议案,倒是真正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和敬业态度。
通常而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如果从自己的职业身份角度入手的话,会显得比较“顺理成章”,但是,人大代表在提交议案和参加审议的时候, 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往往不能更为深入地参与。况且,有些代表、委员会前“功课”做得不足,时有雷语,炮声隆隆,场面好看而已,既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又 让“两会”变成了“秀场”。
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最为可贵的,要有直面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胆识和勇气,即使人大代表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仍然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的调研学习,在相关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提交一些有“社会热度”的议案。
文/寇军 (责任编辑:陈超然)
- 相关阅读:
- 03-18
- 戴笠逝世前夜在床上向情人透露了
- 03-17
- “动车盒饭”的质疑声能警醒铁路
- 03-14
- 赵本山去哪了”不是八卦问题
- 03-13
- 马方搞乱飞机失踪空域,故意隐瞒
- 03-07
- 关于转基因作物及相关问题的提案
- 03-06
- 掂量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的“分
- 03-05
- 关于全面放开生育,加快形成积极
- 03-04
- 乌克兰变天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