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苏红时评 >

中国人:加班无补偿,工作时间长

2013-12-17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近日,在一份国际调查结果中显示,在全世界民众眼中,中国是全球最勤奋的。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众多廉价劳动力、四成多雇员加班无补偿,种种原因而导致。

  近日,在一份国际调查结果中显示,在全世界民众眼中,中国是全球最勤奋的。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众多廉价劳动力、四成多雇员加班无补偿,种种原因而导致。因此,中国人全球最勤奋、加班无补偿,其实都是被逼无奈。

  15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3年报告》正式发布。在劳动观念方面,《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对目前工作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在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评价较低,谋生仍然是劳动者第一位的工作价值。(据《新华网》)

  无论《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权利都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不过从现实来看,这些权利显然已“纸面化”,并没被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迟迟得不到保障,以至于欠薪问题一度成为“国家工程”,但未能得到根治。

  之所以如此,既有执法不严下的法律不彰,也有权利救济渠道不畅通,更有供需失衡之下的权利让渡。但这种解决,不能完全依靠“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供需关系倒置进行自我调节,在资本逐利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权利保护,还得走法律规范和行政治理之路,需要提供“国家保护”。

  事实上,造成如今这种状况的原因,还在于制度性安排之下,员工和企业的话语权分配极端不平衡。在很多地方,作为劳动权利保护的政府部门,在发展经济的思维指导下,对于企业的侵权行为,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得法律规定被架空,劳动权利被侵占没有被有效制止,并成为一种体系性的存在。同时,在其他如工会建设、维权通道、行政监管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劳资双方在博弈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进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结果便是法律权利和实际权利脱节,劳动权利始终得不到有效保护。

  半数加班无补偿期待权利补强,其措施的落脚点不仅在于打法律补丁,或开展一两次专项整治行动,更多地需要建立长期而有效的机制,一方面要强化职工工会的建设,给员工搭建一个与企业对话的平台,改变“单兵作战”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快速而灵敏的干预措施,不仅要在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上及时有效,更应在完善管控措施上更加扎实,只有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尊重权利,保护权利的环境,“半数加班无补偿”才不会成为劳动者的恶梦。

  这份报告中声称的最勤奋多半透露出中国人的无奈。想要生活的好,但是面对的却是高涨的物价,于是也让你不得不“最勤奋”。在低工资、高物价的同时,你还得随时注意“饭碗”被抢。去年毕业季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但是社会却提供不了这么多岗位,于是你就得时刻提防自己那份廉价的工作被抢。但是毕业季年年有,一年更比一年难,2014年毕业人数将高达727万。你防得了一时,能防住一世吗?在这种“外来威胁”的情况下,你又把自己逼成了“最勤奋”。


(责任编辑:林小琼)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