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4年。新年新气象,各个领域延续着2013年的改革节奏,继续呈现新的变化。每逢岁末时节,年历贺卡市场就会一片红火。
然而元旦期间,一些媒体实地调查发现,往昔红火的贺卡挂历市场风光不再。“从没碰上这么惨淡的”,在不少批发市场,单位购买、定制的贺卡年历大幅缩水,有商家的岁末两个月收入,从高峰时期10万元降至现在的百余元。“今年没贺卡、没挂历”,也是许多公务员面对记者询问的一致回答。
就在元旦前夕,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央纪委下发《关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确保务实节俭过节的通知》。现在看来,这些制度没有放空炮,得到了抓铁有痕般的执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对此,公众自然叫好,因为贺卡挂历看起来虽不起眼,你发我发大家发,开支却不小,砍掉以后能节约不少公帑。但也有人发了愁。比如那些长期以来依靠单位批发、公款订制的商家和企业,遭遇了空前的退单潮,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其实,这种现象的根源,还不在于禁止公款消费的禁令,而是一些企业经营发展积弊的一次大爆发。正如有的网友指出的,指着公款消费过日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难怪不经冻、不扛摔。本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大潮中,理应是搏击风浪、锐意进取的弄潮儿。然而,一些企业自以为攀上了公款消费、铺张浪费的“高枝儿”,不再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创新也不再上心,一门心思想吃公款消费的唐僧肉,追求畸形“繁荣”而难以自拔。这就好比久不下水游泳,结果能力退化,稍微有点风浪就被淹得一塌糊涂。
怎么办?出路就在转型发展。调查发现,民间台挂历市场空间依旧很大,在网上个性台挂历卖得很红火,淘宝网在过去一个月卖出了上百万份台挂历,销量最好的一个店铺卖出了近五万份。这说明,市场永远是充满机遇的,关键是要有发现机遇的眼光、抓住机遇的办法。没了公款消费,转向民间需求,也可以把生意做得很红火。而且,这种红火,是挤干了水分、有坚实基础的业绩,是可以持续挖掘和分享的市场红利。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在转作风的大背景下,出现“遇冷”困境的不只贺卡挂历,从高档餐饮到名酒名茶,从月饼到大闸蟹,都面临了需求萎缩、价格跳水等严峻现实,同样折射出依赖公款消费等畸形需求的后遗症。在市场的倒逼压力下,为了生存下去,许多酒楼酒店转做家常菜,不少大品牌纷纷推出中低档产品,大量商品脱去“豪华装”换上“简装”。这些市场变化,背后都隐含转型思路:告别公款消费,走向大众消费,培育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扎扎实实地搞好经营管理,接受市场规则的考验和锻炼。
顺势而为者才有明天。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反腐力度的加大,对企业来说,靠公款消费过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站在历史拐点上,何去何从?还在于主动转型、尽快转型、善于转型,借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其实贺卡遇冷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凤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从贺卡、台历起步,一些因应酬、礼节需要而造成的浪费都应该被禁止。张凤莲说,在现代社会人际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发短信、打电话、发邮件都比送贺卡要省钱,并且低碳环保。禁送贺卡,除了制止浪费,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
(责任编辑:林小琼)- 相关阅读:
- 03-18
- 戴笠逝世前夜在床上向情人透露了
- 03-17
- “动车盒饭”的质疑声能警醒铁路
- 03-14
- 赵本山去哪了”不是八卦问题
- 03-13
- 马方搞乱飞机失踪空域,故意隐瞒
- 03-07
- 关于转基因作物及相关问题的提案
- 03-06
- 掂量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的“分
- 03-05
- 关于全面放开生育,加快形成积极
- 03-04
- 乌克兰变天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