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无辜生命的瞬间离去,让人们惊愕——暴虐突如其来,杀戮指向无辜的弱者;悲愤——为了那些死去的人,为了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坚定——灾难让人们团结一心,在关爱、扶助、相互支持中变得坚定。极端分子希望制造恐怖和分裂,他们没有得逞。事件发生后,昆明人很快从惊慌愤怒中镇定下来,他们为遇难者点燃蜡烛,献上花束;他们去医院献血,捐款;他们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提供帮助;他们以行动告诉暴恐分子:我们不会害怕,我们决不屈服!恐怖和暴力,永远无法战胜坚强和爱。
虽然悲愤无法马上平息,虽然失去亲人的痛苦很难缓解,但是,人民大会堂里的一个庄严仪式,是对悲伤心灵最好的慰藉。它以隆重的方式,郑重宣告:没有什么,比公民的安危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神圣。如果生命的尊严和权利得不到捍卫,国家安全、民族梦想、改革发展都无法实现。默哀,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恐怖行为坚强有力的谴责:暴虐一定会受到严惩,我们所珍视的权利和尊严不容侵犯。
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让今年的两会变得沉重。人们原本关注着“改革清单”如何落实,顶层设计如何推进,寄望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为国家大计方针出谋划策。但是现在,我们必须面对无辜生命的逝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和伤痛。当政协大会的与会者为遇难者默哀之时,它显示出政治的本义,表达着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尊重——不分强弱,没有贵贱,如此,才能释放平等的真义;才能让国家意志真正与人民意志对接。这,恰恰也是两会的内涵。
如果说,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是为了民众的福祉,那么,国民的幸与不幸,就在于他们的权利是否真正得到尊重。没有这个基本出发点,改革无法形成共识,也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人民”两个字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每一项政策措施,每一个具体方案,每一个与民众相关的事件中。在政协会议的静默哀思里,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分量。
(责任编辑:陈超然)- 相关阅读:
- 03-18
- 戴笠逝世前夜在床上向情人透露了
- 03-17
- “动车盒饭”的质疑声能警醒铁路
- 03-14
- 赵本山去哪了”不是八卦问题
- 03-13
- 马方搞乱飞机失踪空域,故意隐瞒
- 03-07
- 关于转基因作物及相关问题的提案
- 03-06
- 掂量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的“分
- 03-05
- 关于全面放开生育,加快形成积极
- 03-04
- 乌克兰变天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