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苏红时评 >

“板砖实名制”,呼唤的是不朽

2012-02-10  本文来源于钱江晚报    作者:付瑞生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更加值得反思的是,GDP至上,“不朽”何其艰难!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楼塌了,这也代表了一种盲目追求“日新月异”的政绩观。“板砖实名制”不是行为艺术,它是在呼唤一种不朽的政绩观。

  实名制蔚然成风。下月起,微博发言将实行实名制,而南京市政工程也将设立永久标牌刻上责任者姓名。这份《南京市市政建设项目管理若干规定》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让“豆腐渣工程”的责任人“无处遁身”。

  记得当年朱元璋要修南京城墙也使了这一招。因为工程规模浩大,先后动用民工百余万,时间长达39年,用了28个府118个县烧制的大城砖。所以为保证质量,每一块砖上都刻有各府县长官监制和承制工匠的姓名,如今仍然清晰可见。历史证明,这一杰作至今不朽,“板砖实名制”功不可没。

  不过,时至21世纪,我们还得从老祖宗那里取经也让人汗颜。无论是工程技术还是管理水平,如今的板砖质量和信息化管理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造出来的桥不如赵州桥,建起来的保障房甚至不如杜甫草堂,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乎,“板砖实名制”在南京重出江湖,而辽宁等地也纷纷推出了校舍、保障房“领导终生责任制”。在此可以借用诗人臧克家的一首诗,“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可是追求不朽,朱元璋同志和如今的南京市政工程的管理者都在面临同一个困境,那就是个别官员人心的腐朽。说到底,“板砖实名制”其实是无奈之举。故宫白宫也没刻上工匠姓名也能经历风雨屹立至今。难题还在于,在城市化浪潮下,我们缺少一套真正有效的公共投资腐败治理体系。深埋在地下的腐败是任何工程的祸根,一旦高楼立起,“板砖实名制”也好,责任追究也罢,都只是亡羊补牢。更何况,问责官员往往没耐性、“等不及”,即使刻着官员名字的标牌随着豆腐渣工程灰飞烟灭了,但“桥塌了——休假了——复出了”,这个名字依然很快会活跃在另一个工地上。

  更加值得反思的是,GDP至上,“不朽”何其艰难!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楼塌了,这也代表了一种盲目追求“日新月异”的政绩观。“板砖实名制”不是行为艺术,它是在呼唤一种不朽的政绩观。

 

(责任编辑:邹玉玲)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1 龙岩苏区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