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今日话题 >

贪官的“记性”太可怕

2014-01-26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贪官的“记不住”与“记住”,这样的“潜规则”太可恶了。希望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让人民真正能够拿起监督权力的放大镜、透视镜,别再让拥有如此“记忆”的官员继续为害一方。

  很多年前,就流传一个段子:“谁给他送钱了记不住,谁没有给他送钱记住了;与谁上床记不住,谁没有与他上床记住了;谁奉承巴结他记不住,谁没有奉承巴结他记住了……”对此,我们往往一笑而过,少有对号入座,毕竟笑话是当不得真的。岂料,这样的笑话竟是“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贪官中还确实有此类“记性”的东西,是活生生的“官场现形记”!

  据1月21日新华网报道,山东省庆云县税务分局副局长李保强,因玩忽职守罪、受贿罪于2013年10月4日,被庆云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在谈到自己的思想防线溃决时,李保强有一段肺腑之言,我对送钱送物慢慢习惯了,都欣然接受。再后来,我对给我送东西的人记不准了,对不送东西的人却记得很牢。

  其实,如此滑稽、率真的“记性”,不只李保强一个贪官。百度一下,发现居然还有不少。文强说过:“养成经常收礼习惯后,谁送记不住,但谁没送肯定记得住。”特别是内蒙古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更让人大开眼界、大跌眼镜。“办事送钱、送钱办事”是他的“规矩”,该办的事没钱他不办,该出面的事没钱他不去。逢年过节、出国考察时,谁如果不送钱给他,他就给谁穿“小鞋”。他还有句“名言”:“谁送了钱我记不住,谁没送钱我能记住”。

  每个人都有“记性”,有的记性好,有的记性差。现在的贪官并非庸才,大多都能干、有好记性,从他们汇报政绩时那如数家珍、滴水不漏的功夫就可见一斑。当年的成克杰,到酒店吃饭喜欢和女服务员套近乎,不管时隔多久,只要一见面就能叫出她们的名字,让姑娘们“倍感亲切”和“感动”,但他却记不得日夜加班为他起草工作报告的文字秘书姓什名谁。从这个角度来说,贪官绝不是记忆力差,而是记性“错位”了、“跑偏”了。“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这是普通人的记性,但对于贪官却不适用。贪官的“记忆”同常人相反,常人总是记得住送钱的人,以便日后还债;而贪官记牢没送钱的人,以便秋后算账。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干事贵在用心。在廉政教育的问题上,与其说是贪官“贵人多忘事”,没有好“记性”,不如说是他们打心眼里没当回事。“送东西的人记不准了,对不送东西的人却记得很牢”,是一种赤裸裸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不送礼、不办事”的真实写照。贪官的这种“记忆”很可恶,也很可怕。这是他们为人处世的“规矩”,也是他们办事情、用干部的“导向”。试想,如果任凭这种送钱“规矩”继续下去,任凭这种送钱“导向”发展下去,一个地方的官场将进一步市场化,社会风气必然庸俗化,人妖颠倒,是非混淆,民不聊生,坏境恶化,是多么的寒心和危险!

  贪官的“记不住”与“记住”,这样的“记忆”太可怕了,这样的“潜规则”也太可恶了。希望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让人民真正能够拿起监督权力的放大镜、透视镜,别再让拥有如此“记忆”的官员继续为害一方。同时,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正气,狠刹送礼行贿之风,从而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还原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责任编辑:林小琼)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