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红网 > 红色观点 > 网友拍案 >

网聊最伤人词汇伤你有多深

2014-01-03  本文来源于苏红网   订阅《红星报》 | 向苏红网投稿
近日网友评出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没有之一,就是“呵呵”,要在网络的世界获得慰藉,请少说几句“呵呵”吧!

  网友小钱这两天利用微博做了个投票统计:推举“呵呵”为年度最伤人词汇,你赞同吗?从上月28日上午7点—30日下午5点,参与投票的2342名网友中,2110人投“赞成”票。

  “呵呵”这个词,作为网络和短信聊天中使用相当频繁的一个词,你一定没少用过。它从最初单纯的拟声词逐渐演化得“意味深长”。看到它,有人黯然神伤,有人憋出内伤,有人直接掀桌……难怪,近日网友评出年度最伤人聊天词汇,没有之一,就是“呵呵”。

  网聊,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的重要工具。网聊中的语言生态也变得重要起来,各种词汇背后的表达意思也开始被推敲,尤其是那些经常被用到的拟声词,或者称之为“万能词汇”。当“呵呵”出现的时候,你到底作何感想?将其冠之以年度最伤人,其实并非过头。因为“呵呵”往往是在网聊中无话可说的最佳表达,当双方在聊天的时刻,到了无话可说的境地,在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只能以“呵呵”结束,对于对方来说无疑就是一种伤害。所以,如果在网聊中,还是请不要动辄使用这样的拟声词,尤其是“呵呵”以及“哦”等字眼。

  当然,这可能仅仅是一家之言或者一种感受,但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汪奎将“呵呵”研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时候,人们就应该觉得这样的说辞不仅有意义且意义非凡。汪奎的研究本身可能是网络会话过程中的一种解释,但专业的研究至少也能够为网聊中“呵呵”的表达提供另外一个出口。拟声词的变迁,是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过程,更是一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过程,“呵呵”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在汪奎的研究中如此,在每个人的网聊中更是如此,“呵呵”,还是不要呵呵了吧,如果真的没有话说,请直接说出来,千万不能再用“呵呵”来搪塞。

  网聊的本质意义在于信息时代交流的便捷性,这种便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远在天涯的人变得近在咫尺,也让那些没有诉说对象的人变得心有所系,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节奏。在这样的过程中,“呵呵”以及其代表的各种拟声词的出现,最终还是打破了这样的沉寂。笔者觉得,如果对方是一个熟悉的人,“呵呵”的杀伤力并不可能多高,因为熟悉,所以懂得,更懂得其背后的真意,到底是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境地,还是有别的事情在搪塞。但如果是刚刚认识的陌生人,一句“呵呵”可能会让笔者倒尽胃口,从此不再想联系。

  网络语言的表达与现实的距离分野虽然有但却并不多,人们希望通过网络聊天获得的无非的信息,是各种慰藉,而不是一种被戏谑的感觉。而“呵呵”所能提供的就是一种冷血的表达,尤其“哦”一样,多少鄙夷,多少不屑,都全部写在这些拟声词的背后。所以,网聊要持久,“呵呵”不能有。要在网络的世界获得慰藉,请少说几句“呵呵”吧!

  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实现愉悦心情的一种方式和路径,而QQ便是时下一种重要的交流平台。我这边热,你那边冷,冷热反差,自然让“呵呵”成为网聊的最伤人词汇—而且是没有“之一”的。

(责任编辑:林小琼)
关于苏红网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投稿邮箱 | 网站招聘 | 友情链接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主管单位: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 © 2008—2013 苏红网